近日,一則“貴陽一玉米田間交流活動專家鋪地毯下地”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相關視頻顯示,貴陽舉辦玉米田間交流活動時,主辦方在田間小道上鋪滿了褐灰色的“地毯”。農業專家在參觀玉米種植情況時,腳踩“地毯”一直走到田地中心。對此,有網友猜測“是把玉米砍掉鋪的地毯”,并質疑稱,“專家的腳不能沾土嗎?”。對此,活動承辦方相關人士回應稱,網上存在一些不實報道,田間鋪設的并非“地毯”,而是出于安全考慮鋪設的土工布。
我們先不管鋪的到底是地毯還是土工布,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該不該鋪的問題,什么情況需要鋪呢?
01,那到底該不該鋪呢?
其實,該不該鋪,還是要看情況的,這讓我想起了袁老。
2021年的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亞雜交水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發身體不適。4月7日就轉到長沙住院治療,5月22日逝世。
我覺得如果時間能倒流,估計當時的人員會用盡全力做好各種準備來避免發生這種事故......
所以對于不少老專家,作為組委會這些問題是需要考慮的。比如這是新聞報道的中的專家團體,我們可以看到還是有不少老年人的.
而當地恰好下雨了
由于8月26日晚間剛下過雨,早上參觀的時候,考慮到試驗田基地是一個坡地,下雨后地面非常滑,只要有一個人摔倒,就可能導致一片人摔倒。出于安全考慮,我們會務組負責鋪設了這種土工布。
這一點從天氣預報也可以看出,這是貴陽氣象局發布的每周天氣預報,26-28日有陣雨、雷雨,雨量中到大雨
這種情況下,考慮摔倒問題就是應該的。而且這些專家是到當地開會,不是種田的,因此讓他們臨時更換服裝鞋靴,可能成本會更大。所以主辦方鋪了土工布(其實真要批判,可能主辦方才是被批判對象)。
最后批判專家也要分類型啊。我覺得批判專家也要批判那些網上瞎比比的專家,對于做事情的科研工作者,還是少一些批判。當然,你要是認為農業專家就是種地的,那另說。
02,說說農業專家
其實不少時候,談農業問題的專家,也分類。
一種是社會學專家,這類專家喜歡談各種政策啥的,比如讓農村人到城里買房這種。
另一種一般基本不發聲,就是做研究的,尤其是育種的專家。
很多時候,一些人會有一種極端的認知,比如覺得農業科學家必須天天窩在農田里,就像老農一樣干活,甚至會嘲笑農業專家種田不如農民。
我覺得這可能是對專業人士的一種誤解。
其實農業專家大部分要在實驗室進行研究,而田間實驗只是品種培育到一定程度了需要到田野里實驗來驗證的時候才進行的。
雖然,大家對于現在的“專家”頗有微詞,但是,玉米地里的“地毯”,到底該不該鋪,真的不能一概而論。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