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所有爬行動物,蛇算是非常特殊的一脈,它們雖然被歸類為爬行動物,卻不像其他爬行動物那般依靠四條腿行走,一條滑溜溜的身軀就是它的全部。

但神奇的是,沒有了四足限制的蛇反而在移動靈活性上超越了絕大多數爬行動物,它們能上樹、下水、鉆草甸和枯木,讓其他爬行動物望塵莫及。

實際上,如果我們追溯蛇類起源就會發現,蛇的祖先曾艱難進化過26次,只為將那屬于爬行動物的雙腿給拋棄掉,它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蛇類曾經也會爬行

蛇給現代人的印象本是滑溜溜的一條,它們雖然沒有健碩的四肢,卻仍然能在復雜地形面前爬的飛快。

可是你知道嗎?蛇的祖先實際上是有腳的!過去連科學家都不相信該結果真實存在,因為他們考證過距今4千萬年以前的蛇類化石,均未發現過蛇類有四肢的證據。

直到2011年有古生物學家在非洲大陸北部發現距今約9500萬年前的蛇類始祖化石后,在它的身上竟然發現了一對后肢;雖然后肢極短只有不到2厘米,但也足以證明蛇類始祖早年間是用腳爬行的。

如果給蛇安上四肢大家能想到什么動物?沒錯,就是蜥蜴!早年間古生物界的一些專家同樣認為:蛇類是由陸地蜥蜴的一個分支進化而來,在長達數千萬年的進化歷史中,它們的四肢逐漸退化,反而身子越來越長。

還有些古生物專家認為:蛇類始祖是海蜥蜴,當海蜥蜴中部分氏族選擇上岸生活時,它們便逐漸進化成了蛇。

其實不管哪種理論都可以看出:蛇類身為爬行動物,其祖先都是有四肢的;但它們在后續進化過程中放棄了四肢。那蛇類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進化的呢?根據古生物學家的考證,目前已知最早的蛇類化石起源于侏羅紀時期,也就是距今1.67億年前。

這說明蛇類祖先是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唯一不同的是恐龍在隨后的隕石撞擊中滅絕,而蛇類祖先大概因身形弱小的原因成功活了下來。那時候的蛇類仍然有四肢,直到大約9000萬年前,所有的蛇類化石都失去了四肢,變成現在這幅滑溜溜的模樣。

不少學者認為:蛇類祖先大約是在1.13億年前放棄四足爬行的,但身體結構對任何生命來說都是特立獨行的,不是說你想放棄就放棄。但蛇類祖先卻具備這種能力,它們用了大約2000萬年的時間進行約26次的獨立進化,最終放棄掉四肢。

從這方面來看,蛇的本事遠超于人類現象,既能躲過毀天滅地的天災,又能實現獨立進化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如果當年的地球霸主恐龍具備這般能力,或許它們就不會滅絕了??墒沁@無疑是多出了一個問題:蛇類祖先費了這么大功夫,它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蛇類祖先為何要拋棄四足

在經過長達數百年的研究中,古生物界專家對“蛇類為何要放棄四肢”分為兩種研究方向,他們各自取得了該領域的研究成果,這都幫助后人更好的研究蛇類起源與發展。

首先第一種觀點認為:蛇類是為了生存不得已實現進化。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在蛇類祖先生活的侏羅紀時期,大型生物類似于恐龍這般的體型才有資格成為陸地上的主宰。就算蛇類祖先如蜥蜴那般大小,也不過是恐龍的盤中餐,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蛇類祖先沒辦法在陸地上生存,它們就只能實現逆向進化——回歸海洋。其實這種現象在古生物界實在是太常見了,陸地雖然為生物們提供了一片廣闊的棲息之地,但卻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資格享受陸地資源。

只有那些體型碩大,戰斗力強的生物才能在陸地生活下去,而那些體型矮小的動物處在食物鏈低端,連活下去的資格都沒有。

因此為了生存下去,蛇類祖先決定退化四肢朝著海洋生物的方向演化,雖然海洋中同樣有不小的競爭,但海洋的面積可是陸地的2.7倍,蛇類祖先在海洋中生活要有更大且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其次第二種觀點認為:蛇類祖先不是自愿退化四肢,很可能是在2000萬年的進化中基因突變,最終導致了該結果的發生。

此前也有古生物學家拿蛇和其他陸生四足動物做過對比,發現蛇類不長四足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了一個和肢體有關的基因,僅僅這一條限制,就讓蛇沒辦法同其他爬行動物一樣。

但這里又存在一個問題:為何蛇類祖先的基因會出現突變?是那場突如其來的天災改變了蛇類祖先的生存環境,還是其他原因讓蛇類祖先自愿放棄四足基因?

如今1.67億年過去了,恐怕現代人永遠都沒辦法調查遠古時期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們只知道最后的結果:蛇類祖先選擇性進化,并且成功失去四肢。

結語:

幸運的是,人類在面對遠古歷史時仍然有一窺究竟的辦法——化石。每當發現一顆存在于遠古時期的化石被保留了下來,就意味著揭開了過去塵封許久的不為人知的歷史。

蛇類的進化確實讓人覺得神奇,但大自然中物種千千萬萬,所有能從遠古時期活到現在的生物,都有其獨特的生存法門。

(聲明:本文來源宇宙解碼,轉載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所有轉載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于后臺聯系我們,我們會進行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來源: 宇宙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