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莫多巨蜥,學名Varanus komodoensis(Ouwens,1912),巨蜥科巨蜥屬的一種動物。又名科莫多龍,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

科莫多巨蜥兇猛,主要以腐肉為食,每天出洞到幾千米以外的地方覓食。有時會吃同類的幼體,或食用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會攻擊人類。

科莫多巨蜥是已知存在的體型最大的蜥蜴,平均體長2—3米;平均體重:雄性79—91千克,雌性68—73千克,最長3.13米重166千克(包括未消化食物在內),圈養的通常比野外的重。它的尾巴和身體幾乎一樣長,四肢粗細宛如成人手臂,頭和排球大小差不多。幼崽皮膚顏色是綠色、黃色和黑色。成年的巨蜥全身呈黑褐色。

科莫多巨蜥有60個經常更換的鋸齒狀牙齒,長度可達2.5厘米。它的唾液通常是帶血的,因為它的牙齒在進食期間幾乎完全被自然撕裂的牙齦組織覆蓋。它有一條長長的、黃色的、分叉的舌頭。科莫多巨蜥的皮膚披有裝甲鱗片,這種鱗片被稱為含有骨內膜的小骨頭,可以作為一種天然的鏈甲。與其他巨蜥科一樣,科莫多只有一個耳骨,即鐙骨,用于將振動從鼓膜轉移到耳蝸。這意味著它們很可能只能聽到400到2000赫茲范圍內的聲音。科莫多巨蜥可以看到遠處300米的物體,但由于其視網膜僅包含錐體,因此被認為夜間視力較差。它可以區分顏色,但對靜止物體的視覺辨別力差。科莫多巨蜥使用舌頭檢測氣味,與許多其他爬行動物一樣,使用雅各布森氏器官的犁鼻器感覺,而不是使用鼻孔。在有利的風和擺頭搖尾習慣的幫助下,科莫多巨蜥可能能夠探測距離4-9.5公里的腐肉。它的喉嚨后面只有少數味蕾。它的鱗片,其中一些被骨強化,有感覺斑塊連接到神經,以促進其觸覺。耳朵,嘴唇,下巴和腳底周圍的鱗片可能有三個或更多的感覺斑塊。

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導致棲息地喪失,科莫多巨蜥在IUCN紅色名錄中已從易危重新劃歸為瀕危。

根據IUCN紅色名錄的最新評估,成年科莫多巨蜥的數量目前約為1383只。這些蜥蜴物種和其他許多野生動物物種一樣,很容易受到由森林砍伐、畜牧業及其導致的氣候危機的影響。

目前,在國際層面上,該物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這意味著該動物、其皮膚或標本的商業貿易被禁止。然而,仍有一些非法案件被記錄在案,印度尼西亞警方報道說,一個犯罪團伙在試圖將41條科莫多巨蜥偷運出印度尼西亞時被抓獲。

從全球整個生態系統看,野生動物貿易也是生物多樣性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受監管的、或監管不足的野生動物貿易,可能會導致野生動物種群的不可持續發展。

文/Samantha 審/Maggie 編/Pierre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