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Charles Hull開發了世界上第一臺商業3D打印機,30多年后的今天,3D打印已融入進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2000年前后,Clems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issouri、Drexel University的諸位教授首次提出了生物3D打印這一概念,這是人類首次將生物和3D打印技術進行結合的嘗試,生命和制造之間從此多了一條聯系的紐帶。
上一期3D生物打印系列科普為您講述了3D生物打印應該怎么做,這一期將為您講述3D生物打印的應用,歡迎關注。
3D生物打印三要素中組織重建和體外器官功能化是現階段該領域研究的最終落腳點,其中構建用于藥物篩選的體外3D模型常常被當作相關研究熱點。理想的體外模型能更好地再現體內病理狀況,再現人體組織的形態和功能,有助于提高藥物篩選效率。**現階段藥物篩選存在的問題是其高昂的成本以及倫理道德方面的限制,通過使用生物3D打印制造的類器官、迷你組織、器官芯片可從原理上說可規避上述問題,另外也容易標準化,其在構建藥物篩選模型上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我們認為通過使用生物3D打印體外組裝人體細胞,制造組織和器官模型是生物3D打印未來需要著重發力的方向。
關于3D生物打印的熱點應用方向您了解了嗎?
引自:https://doi.org/10.1007/s42242-020-00067-7
文字整理:EFL
翻譯:中國生物材料學會
來源: 中國生物材料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