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阿公,滴速我調慢了,現在怎么這么快?您自己動了嗎?”

患者:“是啊!你調得太慢,我怕趕不上回家的車。”

護士:“這很危險!”

患者:“沒事,我心里有數!”

這樣的對話在醫院輸液大廳并不罕見。許多患者因趕時間、不適感或主觀判斷,擅自調節輸液速度——這個看似掌控節奏的小動作,實則是將生命置于險境。

為什么滴速不能想調就調?

每一滴藥液進入血管的速度,都經過醫護人員綜合考量。這背后,是三重關鍵因素的平衡:

1. 患者個體差異:年齡、心肺功能、疾病狀態說了算。就像心衰患者,心臟“水泵”功能弱,嚴格控制液體負荷才能避免病情加重;老年患者心肺儲備差,滴速也得格外謹慎。

2. 藥物特性:刺激、安全窗、代謝速度各不同。像氯化鉀,刺激血管還影響心臟電活動;硝酸甘油治療窗窄,速度不對血壓“過山車”;抗生素得維持有效血藥濃度,滴速關乎殺菌效果。

3. 治療目標:需求決定速度。休克補液要“快速復蘇”,像給干涸田地緊急灌水;化療藥物則需“持續維持”,平穩輸送藥效。

輸液如同駕駛危化品運輸車——盲目加速或剎車都會引發“翻車”,而專業司機(醫護人員)的控速才是安全抵達的保障。

調快滴速:觸發健康紅色警報”

1.心臟“過載警報”,短時間涌入過量液體,心臟這個“水泵”被迫超負荷。

- 急性肺水腫:血液淤積肺部,瞬間引發呼吸困難,還會咳出粉紅色泡沫痰。一旦出現,得立即讓患者端坐位、上高流量吸氧搶救,否則危及生命。

- 心衰加重:本就心功能差的老年患者,可能全身水腫、血壓飆升,讓心臟“雪上加霜” 。

2.藥物中毒“風暴”

- 氯化鉀:滴速超10mmol/h可能引發心臟驟停。

- 硝酸甘油:過快輸注,血壓“斷崖式”下跌,休克風險陡增。

- 萬古霉素:快速輸注易誘發“紅人綜合征”,皮膚潮紅、瘙癢,像渾身“著火”,若不及時干預,可能進展為嚴重全身反應。

調慢滴速:埋下健康隱形炸彈”

1.藥效折損

- 甘露醇:靠快速輸注形成滲透梯度降顱壓,滴速不足,梯度建不起來,顱壓持續走高,腦損傷風險飆升。

- 抗生素:血藥濃度低于治療閾值,細菌沒被徹底“壓制”,反而加速耐藥,后續治療更棘手。

2.局部并發癥

- 高滲液體(如全胃腸外營養)低速輸注易致靜脈炎。

- 留置針血流緩慢可能誘發血栓。

3.營養斷供

- 嚴重脫水、休克,緩慢輸液導致器官缺血缺氧時間延長,影響預后。

為了您的生命安全,請務必做到:

1.絕不觸碰:無論什么原因,絕不自行調節輸液調節器。

2.及時溝通:若感覺不適(如心慌、胸悶、氣促、發冷、發熱、局部疼痛等),或覺得滴速異常(過快或過慢),立即呼叫護士。

3. 信任專業:充分信任醫護人員對滴速的專業設定和調整。

來源: 溫州市護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