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花蚊子叮了你一口,幾天后你突然高燒不退,關節痛到直不起腰,這可能是基孔肯雅熱在作怪!
什么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它的名字有點拗口,源自非洲當地語言,意思是“彎腰走路”——因為患者常常被劇烈的關節痛折磨得直不起身子。
誰是傳播者?
1.兇手就是常見的花蚊子!
埃及伊蚊(身上有白色斑紋的花蚊子):主犯,也傳播登革熱。
白紋伊蚊(亞洲虎蚊,有白色條紋):幫兇,活動范圍廣。
2.傳播方式很簡單:
蚊子叮咬了正在發燒的病人(血液里有病毒)。
病毒在蚊子體內繁殖。
這只蚊子再去叮咬健康人,就把病毒傳遞過去了。
感染后會有哪些癥狀?
感染后通常3-7天會突然發?。?/p>
1.高燒突襲:體溫常常一下子沖到39°C以上。
2.關節劇痛:這是最典型、最折磨人的癥狀!手腕、腳踝、手指、膝蓋等關節像被“鉗子夾住”一樣痛。嚴重時痛到無法走路、直不起腰。這種痛可能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有些人會發展成慢性關節炎。
3.其他不適:劇烈頭痛、全身肌肉酸痛、惡心嘔吐、身上起紅疹子、眼睛發紅。
小提示:它和登革熱都是同一種蚊子傳播的,也都發高燒。最大的區別是:基孔肯雅熱關節痛特別厲害;而登革熱更容易引起出血(比如牙齦出血、鼻子出血)或休克。
哪些地方容易感染?
主要在炎熱潮濕的地區流行:
1.非洲:特別是東部、中部和南部。
2.亞洲:東南亞(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印度、斯里蘭卡是重災區。
3.美洲:加勒比海地區、中南美洲、美國南部一些州。
風險提醒:中國南方部分地區也有傳播這種病毒的蚊子(埃及伊蚊/白紋伊蚊)。如果從國外疫區回來的旅客把病毒帶進來,被當地蚊子叮咬后,蚊子再去叮別人,就可能引起小范圍傳播。
感染了怎么辦?
1.趕緊看醫生!告訴醫生你是否去過流行地區、有沒有被蚊子咬過。
2.目前沒有特效藥:治療主要是緩解癥狀。
多休息,多喝水。
退燒止痛: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
非常重要:除非醫生明確排除登革熱,否則不要自己吃阿司匹林、布洛芬!(這些藥在登革熱患者身上可能引起嚴重出血)。
3.關節痛管理:慢性疼痛可能需要物理治療或遵醫囑用藥。
預防是關鍵——防蚊!防蚊!防蚊!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讓蚊子叮咬,同時消滅蚊子老窩:
1.個人防護盾牌:
**噴驅蚊水:**出門在外,特別是去草木多、水多的地方,用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驅蚊酯(IR3535)或檸檬桉油的有效驅蚊劑。
**穿長袖長褲:**盡量穿淺色、寬松但能遮蓋皮膚的衣服。
家里裝紗窗紗門,睡覺掛蚊帳(尤其是有嬰兒或病人的家庭)。
2.抄蚊子老窩——清積水!
**翻盆倒罐:**檢查你家陽臺、院子、房前屋后,把所有能積水的瓶瓶罐罐、廢舊輪胎、塑料袋、花盆托盤統統清理掉或倒扣過來。
**勤換水:**家里養水培植物的,至少每周換一次水,或者在水里放滅蚊幼蟲的藥片(如緩釋型滅孑孓顆粒)。
3.旅行注意:
去熱帶、亞熱帶地區旅游前,查查當地有沒有基孔肯雅熱疫情。
旅途中務必做好防蚊措施。
回國后2周內如果出現高燒、關節痛,馬上去醫院并告訴醫生旅行史。
參考資料:
基孔肯雅熱防控技術指南(2025年版)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湯勁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益陽市中心醫院 湯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