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浪浪山小妖怪》刷新中國國產二維動畫電影票房紀錄,滿屏中式美學+細節控狂喜,電影中藏著哪些“彩蛋”?走,一起去挖寶!

在浪浪山,挖“文物彩蛋”

影片講述了四個籍籍無名的小妖怪,踏上一場別樣的取經冒險之旅。他們一路打怪升級,碰到大“boss”黃眉怪,此處“文物彩蛋”密集???

▲屏風暗藏“山水畫祖師爺”

闖進黃眉怪大殿,屏風亮出一卷青綠山水圖。黃眉怪將畫左、右裁開,分別放在兩扇屏風上。



△隋·展子虔《游春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這卷畫神似《游春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山水卷軸畫,隋代畫師展子虔融合南北技法、承前啟后,被后世譽為“唐畫之祖”。連唐代青綠山水鼻祖李思訓,都是他的“迷弟”。

▲桌上擺著“絲路頂流”酒壺

鏡頭掃過桌面,器皿壺口鳳凰昂首欲飛,似乎是鳳首壺。

鳳首壺造型源于西亞,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后,造型和裝飾風格逐漸本土化,在唐代火成了國民爆款。

唐三彩鳳首壺,色彩明麗、紋飾吉祥。宋代鳳首壺,簡約雅致、氣質拉滿。

△唐三彩鳳首壺 河南博物院藏

△宋代青白釉花口鳳首壺 海南省博物館藏

▲榆林窟同款壁畫

來到小雷音寺后殿,不起眼的墻壁上也全是細節。一掃而過的壁畫大有來頭,部分壁畫參考了榆林窟第25窟↓↓

作為中唐壁畫的扛鼎之作,榆林窟第25窟構圖宏大規整,人物排布疏密得當,色彩濃郁飽滿,卻又和諧統一。

△《彌勒經變》榆林窟第25窟北壁

△《文殊圖》榆林窟第25窟西壁

浪浪山的“山”是山西的“山”

去年玩《黑神話:悟空》,今年看《浪浪山小妖怪》,喜歡山西古建的網友有福了!

▲永安禪寺

小妖怪的“首戰地”,被老鼠精霸占的寺廟,原型是大同渾源縣永安禪寺。該寺始建于金代,元初重建,是珍貴的元代建筑群代表。


▲佛光寺

“小雷音寺”佛光傾瀉的震撼場景,復刻了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佛光寺被譽為“中國第一國寶”,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發現建于唐代的佛光寺東大殿,打破此前日本學者“中國境內已無唐代木制建筑”的言論。

▲六角磚塔

后院燒袈裟時,驚鴻一瞥的六角磚塔竟是全國僅存兩座的北魏祖師塔。

▲晉祠水鏡臺

片中標志性的“雙圓窗”戲臺,正是太原晉祠的水鏡臺。這座古戲臺可謂“西游專業戶”,幾乎出現在所有西游題材影視作品中。

▲呂梁磧口古鎮

影片還有很多熟悉的“身影”,北張村外送行的畫面與呂梁磧口古鎮夢幻聯動。

▲太行大峽谷

師徒四人途經的險峰,神似長治市的太行大峽谷。

威嚴的四大天王形象,靈感可能源于大同善化寺的著名彩塑。

而“十八羅漢”的塑造,則讓人聯想到長治崇慶寺的羅漢像。

看完“浪浪山”,只覺得對山西的挖掘不足1%。

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式美學!

“浪浪山”還藏了多少中國式浪漫?小妖怪的配色源自中國的五行五色,青為木,赤為火,黃為土……妖行人間,亦守天地之道。


借鑒傳統中國畫的用筆、渲染方式,再結合現代光影、透視的表現手法,畫面像會呼吸的水墨畫,每一幀都充滿著東方美學特色。

電影中突然響起的滄桑彈唱是地地道道的“陜北說書”。三弦一撥,黃河的風沙瞬間灌滿耳朵。

小豬妖找公雞畫師作畫,畫師憑感覺畫出了不同的版本。幾版《西游記》的經典形象,給每個人的童年“上了色”。

水墨、鄉音、童年,全是我們熟悉的味道,你真的永遠可以相信中式美學!

來源: 央視一套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