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熱的夏季,鮮紅、橙黃的凌霄花如喇叭般簇擁綻放,絢爛奪目。然而,這種美麗的植物在文學中卻常被賦予“貶義”。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當代女詩人舒婷在《致橡樹》開篇寫下的這行詩句,凝注成多少人心中對凌霄花的初始印象:一種不獨立、需要攀附他人、愛炫耀自己的植物形象。

無獨有偶,唐代白居易的《有木詩八首》中,更是用凌霄花來比喻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的小人,如:“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標。偶依一株樹,遂抽百尺條。托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自謂得其勢,無因有動搖。一旦樹摧倒,獨立暫飄飖。疾風從東起,吹折不終朝。朝為拂云花,暮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

然而,植物本無褒貶,凌霄的攀援并非軟弱,而是一種生存智慧。

攀援高手,而非寄生者

凌霄是我國本土植物,栽培歷史悠久,《詩經》中“苕(tiáo)之華,蕓其黃矣”的“苕”便是凌霄。

凌霄雖然依靠其他植物或物體生長,但并非寄生者,而是純粹的“攀援高手”。凌霄善于攀爬,在攀爬過程中并不會從宿主身上汲取水分和養分,它擁有獨立而完整的根系,深埋于土壤之中,汲取大地深處的滋養。

宋代賈昌朝的《詠凌霄花》贊揚它志存高遠:“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寧無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從平地起千尋。”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附木而上,高達數丈,故曰凌霄。”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道:“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獨立生長固然可貴,但善于借勢也是一種智慧。凌霄不掠奪宿主養分,只是謹慎攀援,借助高大樹木的身軀完成自己的生長使命。

區分三種類型,花萼是關鍵

古人所見凌霄花多為黃色。但如今,北京常見的凌霄花多為鮮紅或橙紅色,這是因為凌霄屬植物全球有2個原生種:凌霄和厚萼凌霄;在兩者之間還有一個雜交種——紅黃萼凌霄。目前,包括北京在內的很多城市綠化中,常見的多為抗性更強的厚萼凌霄或紅黃萼凌霄,而原產中國的凌霄因適應性限制,在北京還沒發現。

從厚萼凌霄和紅黃萼凌霄的名字,不難發現三者區分的關鍵是花萼,其次是花朵。

凌霄,又名中國凌霄,原產于我國長江流域,花萼綠色,質地偏薄,有明顯縱棱,裂得比較深,約占整個花萼的1/2;花鐘狀漏斗形,比較大,外面橙黃色,里面橙色或紅色,花序疏散下垂;常見于南方。

厚萼凌霄,又名美國凌霄,原產于北美洲,花萼紅色,質地肥厚,光滑無棱,裂得比較淺,約占整個花萼的1/3;花比較小,橙紅色至鮮紅色,花序密集向上。

紅黃萼凌霄由凌霄和厚萼凌霄雜交而成,又名雜交凌霄,花萼橙色到黃色或黃綠色,質地比較肥厚,裂的深度約占整個花萼的1/3到1/2之間;花比較大,橙紅色,花序比較密集向上。

無論是立足于大地或身寄于喬木,凌霄以獨一無二的方式,默默譜寫著屬于自身的生命詩篇:它向上攀援,并非為了炫耀,而是追逐光明;它纏繞依附,不為榨取,只為在有限空間中拓展生命的高度;它柔韌而頑強,在風雨中屈伸而非折斷。大家見到凌霄時,不妨換個角度欣賞——它不僅是詩人筆下的意象,更是頑強而靈巧的生存者。

(作者韓靜華系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來源: 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