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防曬面罩儼然成為都市女性的出行必備單品。然而隨著其熱度攀升,質疑聲也隨之而來:“明明戴了面罩,為什么臉比身上還黑?”“比起曬黑,面罩引發的皮膚過敏更令人困擾!”
圖源:豆包
這塊遮住臉的布,究竟是硬核防護還是心理安慰?如何科學有效防曬?今天,我們來揭曉答案。
01、防曬,到底在防啥?
防曬的核心是抵抗兩大紫外線:
·UVA(波長320~400 nm):穿透力極強,可透過薄衣物、玻璃等,直達真皮層,導致曬黑、膠原蛋白流失(皺紋、松弛的元兇);
·UVB(波長280~320nm):易被玻璃阻隔,能量高但穿透弱,主要傷害表皮層,引發曬傷脫皮。
無論采用何種途徑獲得防紫外線性能,其防紫外線作用機理無外乎以下兩類:
一是屏蔽,通過添加對紫外線有反射作用的紫外線屏蔽劑,對紫外線進行反射和散射;
二是吸收,通過添加對紫外線有強烈吸收作用的物質,吸收紫外線而使分子發生能級躍遷,并將之轉換成熱能而散失,同時減少紫外線透過量。
圖源:北京科技報
要提高防曬面罩等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在材料的處理上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
① 直接選用防紫外線性能較好的纖維為原料,如聚酯纖維等;
② 改變面料的組織結構,如增加面料的厚度和密度等;
③ 在纖維紡絲時添加陶瓷微粒以反射紫外線,達到防紫外線的作用;
④ 對織物進行防紫外線后整理,如將織物浸軋紫外線吸收劑或阻斷劑,或在織物表面進行防紫外線涂層整理等。
02、三大誤區:你的防曬面罩可能白戴了
1、織物覆蓋=100%防曬?
真相:棉質或編織稀疏的面罩紫外線阻隔率低(UPF值不達標)。
紫外線防護系數(UPF)用于評價織物對紫外線的防護性能,通過計算皮膚無防護時與皮膚有織物防護時的紫外線照射平均效應的比值。
UPF值越高防護效果越好(表1)。但UPF > 50以后,增加UPF值對人體防護效果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我國紡織品的UPF值最高標識為50+。
當UPF值> 40,且UVA的透過率< 5%時,可稱為“防紫外線照射產品” 。
織物防紫外線照射指標 | 表格圖源:參考文獻[1]
若標簽里沒有標識“防紫外線產品”以及UPF指數,那就是不合格的防曬面罩,若有人天天戴著還自信滿滿地迎接灼灼烈日,不黑才怪!
即使是正規的“防紫外線照射產品”,汗水浸濕后面料防曬力驟降,反復清洗導致涂層脫落,剪裁過緊則因拉伸增大縫隙,這些“使用陷阱”也會使防曬力大打折扣。
2、防曬面罩可替代防曬霜?
真相:互補關系而非替代!
很多防曬面罩無法貼合面部曲線,防曬霜可填補物理遮擋的死角(尤其眼周、發際線等)。
圖源:豆包
3、變黑的罪魁禍首都是紫外線?
真相:敏感性皮膚炎癥與過敏后遺癥都會讓臉暗沉。
摩擦炎癥:面罩摩擦+悶熱誘發泛紅、暗沉,視覺上顯“黑”。
我國女性敏感性皮膚病的發病率高達36.1%,主要表現為皮膚受到外界微小刺激后,出現灼熱、潮紅、刺痛、瘙癢及緊繃感。這類皮膚對于刺激非常敏感,面部和防曬面罩之間的摩擦、戴面罩帶來的捂熱、汗水難以蒸發的刺激,都可能誘發敏感性皮膚的炎癥狀態,引起皮膚泛紅、暗沉。當這種紅比較深、比較暗的時候,看起來就像變黑或者色素沉著了。
圖源:圖蟲創意
接觸性皮炎:面罩含甲醛樹脂、偶氮染料等致敏成分,引發炎癥后色素沉著,消退后遺留色斑。
變黑就算了,有的人戴上面罩還又紅又癢又腫,那么遺憾地通知你,你對防曬面罩過敏了!
過敏源頭可能是特定的纖維,但更常見的還是紡織品中添加的物質:用于抗皺的甲醛樹脂;用于染色的對苯二胺;用于染色、印花的偶氮/蒽醌類分散染料;用于阻燃的磷酸三(2,3-二溴丙基)酯等;鎳、鉻、鈷等金屬粒子;乳膠、橡膠促進劑等成分。
當你滿懷期待戴上防曬面罩,殊不知里面可能藏著個"過敏刺客"!一開始會皮膚發紅、瘙癢、腫脹,炎癥消退后出現色素沉著,臉就變“黑”了,看上去就像戴了一副咖色面具!
想要檢測是否是面罩導致的接觸性皮炎,可至正規醫院完善“斑貼試驗”,以找到那個讓你黑紅的元兇。
03、正確防曬姿勢
科學防曬遵循ABC原則:
? Avoid躲避:10:00-16:00避免暴曬;
? Block遮擋:UPF50+面罩+寬檐帽帽檐>7.5cm+墨鏡多重防護;
? Cream防曬霜:挑選合適防曬指數,足量、均勻。
防曬霜的選擇與使用指南
1. 使用場景
小tip:如活動涉及出汗或水下工作,應選擇防水抗汗類產品。
2. 涂抹時間、劑量與頻率
在出門前15 min涂抹產品。一般產品需每隔2~ 3小時重復涂抹。涂搽量以1分幣大小產品涂敷于全面部為宜。
3. 涂抹部位
全身曝光部位均需涂抹防曬產品。尤其頭頂頭發稀少、耳廓暴露的人群,要特別注意涂抹。下唇易受日光損傷,要注意使用有防曬功效的唇膏。
4. 清洗防曬霜
脫離光照射環境可以洗掉防曬產品。一般防曬產品,清水或洗面奶即可洗凈。抗汗防水性產品則需更仔細徹底清潔,或借助卸妝產品。清潔后涂抹保濕劑。
圖源:圖蟲創意
防曬面罩的選擇與使用指南
選擇UPF值> 40,且UVA的透過率< 5%的防曬面罩。
敏感性皮膚專屬方案:選無染料、無甲醛面罩,搭配舒緩護膚品。
如果遇到對面罩過敏等問題,請及時就醫。
參考文獻
[1]皮膚防曬專家共識(2017)[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7,50(5):316-320
[2]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光醫學和皮膚屏障學組,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皮膚病專業委員會,何黎.中國敏感性皮膚臨床診療指南(2024版)[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24,38(5):473-481
[3]金美菊,錢微君.紡織品的防紫外線性能研究[J].上海紡織科技,2013,41(8):45-47
作者:吳玥 上海市皮膚病醫院醫師,鄒穎 上海市皮膚病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Tiara
題圖圖源:豆包
來源: 上海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