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羊 丹 通用醫療三二〇一醫院
審核:馬竹芳 通用醫療三二〇一醫院 主任醫師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癥。這種疾病在現代人群中發病率逐年上升,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嚴重的并發癥。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反流性食管炎有哪些發病因素呢?
1.食管下括約肌功能異常
食管下括約肌是一圈肌肉環,位于胃與食管的交界處,正常情況下它會在食物通過后收縮,防止胃內容物反流,當食管下括約肌松弛過度或功能失常時,胃酸容易反流進入食管,引起炎癥反應。例如,肥胖、妊娠和一些藥物(如鈣通道阻滯劑、硝酸鹽類藥物等)都能降低食管下括約肌的壓力,增加了反流的風險。
2.胃排空延遲
胃排空緩慢會增加胃內壓力,導致胃內容物反流回食管。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導致的胃輕癱,以及一些藥物都會引起胃排空延遲。
3.飲食、生活方式因素
飲酒、吸煙、不良飲食習慣(如大餐頻繁、偏好油膩食物)及生活壓力過大等都能增加患病風險。咖啡、茶、巧克力、高脂食物、辛辣食物和酸性飲料等食物也有一定的誘發作用,這些因素可以降低食管下括約肌的張力或刺激胃酸分泌。長期站立或體位不良亦能增加上腹部壓力,推動胃液逆流。
二、反流性食管炎會出現什么不適癥狀?
1.燒心與反酸
燒心癥狀表現為胸骨后或上腹部灼燒樣不適,常在飯后或夜間加重。反酸則是指酸性胃液逆流到口腔,患者可能有酸苦味或苦澀感。這兩項癥狀在臨床上是最常見且最為典型的表現。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胸痛
除了燒心外,由于胃酸長時間刺激食管黏膜,局部炎癥可能引起明顯的胸痛。部分患者的胸痛常常與心臟疾病類似,容易引起誤診,因此,醫生常需要通過問診、體檢,以及輔助檢查進行鑒別診斷。
3.吞咽困難
當食管長期受酸刺激后,其黏膜可能發生潰瘍或纖維化、狹窄,導致進食時出現“卡喉”“費力下咽”的感覺。此癥狀多見于疾病較重或病程較長的患者,需要及時處理,否則可能影響生活質量。
4.咳嗽與哮喘樣癥狀
部分患者的胃酸反流會刺激咽喉,引起慢性咳嗽、喉嚨痛或者聲音嘶啞。在少數情況下,胃酸進入呼吸道可激發支氣管痙攣,誘發哮喘樣癥狀,這也是反流性食管炎與呼吸系統疾病互相關聯的重要體現。
5.其他癥狀
除上述癥狀外,還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口腔問題(如牙齒腐蝕)、慢性咽炎等。反流性食管炎雖然局部表現為食管癥狀,但長期刺激也可能引發多器官連鎖反應。
三、反流性食管炎的潛在危害有哪些?
1.食管黏膜損傷與潰瘍
長期胃酸反流會對食管黏膜造成持續性刺激和炎癥,初期可能僅表現為輕度的炎癥反應,但隨著病程延長,黏膜損傷會加重,甚至形成潰瘍和糜爛。這種慢性損傷若反復發作不僅引起疼痛,還可能導致繼發性感染或大出血。
2.食管狹窄
反復炎癥和潰瘍愈合過程中,食管黏膜易發生纖維化,從而造成局部狹窄。食管狹窄將使吞咽困難不斷惡化,患者在進食固體食物時往往感覺阻塞,需要通過內鏡擴張等方法介入治療。
3.巴雷特食管及癌變風險
最為值得關注的嚴重后果是巴雷特食管。長期反流性刺激可能導致食管下段的鱗狀上皮逐漸被化生上皮所取代,形成巴雷特食管。這是一種癌前狀態,若不加以監測與干預,患者將面臨食管腺癌的風險,故臨床上對巴雷特食管的發現和隨訪非常重視。
4.生活質量下降
早期癥狀雖然可能不影響生活,但隨著疾病進展,慢性疼痛、進食困難、睡眠質量下降等問題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壓力增加,甚至誘發焦慮和抑郁,形成惡性循環。
四、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
1.藥物治療
抑酸藥物主要包括質子泵抑制劑(PPI)和H2受體拮抗劑,這類藥物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減輕食管黏膜炎癥,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線藥物。
促胃腸動力藥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有助于加速胃排空、改善食管蠕動,對部分患者頗為實用。
黏膜保護劑例如蘇打類或其他黏膜保護制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沖胃酸對食管黏膜的侵蝕。
2.生活方式調整
治療過程中,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至關重要。保持適當體重、戒煙限酒、避免餐后立即平臥、少量多餐都是有效的調控方法。此外,盡量避免食用會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張力的食物,如濃咖啡、巧克力、濃茶、辛辣和油膩食物,同樣有助于減少反流發作。
3.外科干預
對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反流癥狀嚴重或已經出現食管狹窄、巴雷特食管病變的患者,外科手術可作為一種選擇。常見手術方式有抗反流手術(如腹腔鏡下Nissen全括約肌翻轉術),其通過重建食管下括約肌結構、增強食管下端屏障功能,從根本上解決胃液反流的問題。
反流性食管炎雖然是一種常見疾病,但通過科學的認識和規范的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關鍵在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惡化。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和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手段。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