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雨來得突然,一場急雨過后,不少人帶著一身濕氣匆匆回家,卻未必意識到:淋雨帶來的不僅是體表的潮濕,若處理不當,還可能埋下健康隱患。哪些事該及時做、哪些行為千萬不能碰?這篇文章就來聊聊淋雨后的健康學問,幫你避開潛藏的風險。
淋雨后不及時洗頭
可能引發毛囊炎
淋過雨后要是不及時洗頭,有可能引發毛囊炎。一般來說,雨水的 PH 值低于 7,屬于弱酸性。這種弱酸性的雨水沾到頭皮上,可能會讓頭皮感覺瘙癢、出現炎癥,情況嚴重時還會有脫皮現象。
而且,雨水中本身就存在不少微生物和病菌,淋雨后不盡快清洗干凈,這些病菌很容易在頭皮上滋生,進而導致毛囊發炎。
當雨水和空氣中的灰塵、微生物、病菌混在一起,還可能對頭皮產生刺激,使得頭皮皮脂腺的分泌變得旺盛,讓頭皮出油情況加重。
淋雨后,做好這三件事很關鍵
1.及時洗頭洗澡
到家后盡快用熱水淋浴,徹底清潔頭皮和身體,洗澡時建議用具有殺菌功效的沐浴液。熱水能促進頭皮血液循環,有益頭皮和頭發健康;洗完后要馬上吹干頭發,這樣能降低感冒風險。
2.清潔外耳道
可以用醫用棉簽蘸上酒精或碘伏等消毒劑,輕輕擦拭外耳道。這些消毒劑能有效殺滅細菌,預防耳道感染,但要注意避免過度擦拭,以防損傷耳道黏膜。
3.衣物消毒并分開清洗
淋過的衣服也得及時處理:雨水里混合了空氣中的污染物和路面雜質,回家后要趕緊換下,單獨存放。清洗時,先用消毒液浸泡,才能徹底殺滅衣物上的細菌,避免交叉污染。
淋雨后,不要做這些事
淋雨后身體處于相對脆弱的狀態,有些行為可能加重不適或引發健康問題,需要格外注意:
1.不要立刻吹冷風或喝冰飲
淋雨后體表溫度驟降,此時若直接對著空調、風扇猛吹冷風,或急著喝冰汽水、吃冰西瓜,會讓寒氣快速侵入體內,刺激呼吸道和腸胃,容易引發感冒、腹瀉或關節酸痛。
2.別不擦干身體就穿濕衣服
雨水附著在皮膚上,若不及時擦干、更換干燥衣物,潮濕會阻礙皮膚正常呼吸,還可能讓寒氣通過毛孔滲入,尤其頸部、背部等部位長時間受涼,可能誘發肌肉僵硬或感冒。
3.避免立刻劇烈運動
淋雨后人的體能和免疫力暫時下降,此時進行跑步、跳繩等劇烈運動,會加重身體負擔,且出汗后若再次接觸潮濕衣物,反而更容易受寒。
4.不要忽略腳部保暖
雨水浸濕鞋襪后,腳部長時間處于潮濕寒冷狀態,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尤其體質較弱的人,容易出現腳部抽筋、關節不適,甚至誘發感冒。建議及時更換干燥鞋襪,必要時用溫水泡腳驅寒。
5.別用溫度過高的水洗澡
有人覺得淋雨受涼后,用滾燙的水洗澡能 “逼出寒氣”,但過高的水溫會刺激皮膚血管急劇擴張,反而可能導致頭暈、乏力,甚至加重體表水分流失,建議用 38~40℃的溫水洗澡更合適。
來源: 人民網科普、中國新聞網、百度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