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備孕吃堿鈣能生兒子”
最近在社交平臺上非常流行一種保健品“堿鈣”,主要針對人群是正在備孕的夫妻,宣稱“備孕吃堿鈣能生兒子”。
流言分析: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胎兒的性別在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那一刻就已經確定。“酸堿體質”也早就被科學證實是一個騙局。人體的不同部位雖然有不同的酸堿度,但都保持相對穩定,不會輕易被飲食影響。對于女性,如果使用堿性液體沖洗陰道,雖然可以暫時讓陰道環境處于堿性狀態,但很快會恢復到原來的酸性狀態。盲目改變陰道的酸堿環境不僅不能幫助備孕女性篩選胎兒性別,反而有破壞陰道酸堿平衡的風險,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
你聽說過“堿鈣”嗎?最近這種保健品在社交平臺上非常流行,是一些備孕人群為了“確保生出男孩”,用來“調理”出“堿性體質”的補充劑。
在堿鈣的話題下,除了有潛在用戶們口口相傳之外,還有不少“過來人”聲稱“親測有效”。某些社媒賬號和網購平臺的商品詳情頁更是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一整套的傳奇故事和“科學”理論。
圖片來自某網購平臺產品頁面
那么,撇開道德爭議不談,“酸鈣”、“堿鈣”真的有用嗎?人體真的可以調理出所謂的“酸堿體質”來操縱胎兒的性別嗎?其實這套謠言由來已久,今天讓我們針對這個話題較一次真。
“酸堿體質”?一個古老的騙局
你可能也聽說過“酸堿體質”的概念,大意是說人的體質會受到食物的影響而變得“偏酸”或者“偏堿”,而人體的酸堿性又和多種疾病,乃至胎兒的性別有密切的關聯。
這一理論較早可以追溯到 1912 年 Sherman H 等人[1]提出的假說,假說認為蔬菜水果為“堿性食物”,蛋白質類食物為“酸性食物”,人們應該多攝入蔬菜水果、少攝入蛋白質以提高身體的“堿負荷”,從而保持身體健康。
或許是通俗易懂、可執行性高的緣故,像這樣用飲食調節身體酸堿度的說辭流傳甚廣。無數的商家、“養生專家”以類似的理論為依據推銷著堿性飲料、堿性食譜等飲食的健康概念,其中貢獻最大的應該是號稱“堿性飲食之父”的暢銷書作者 Robert O Young。他自稱醫學博士,所撰寫的《酸堿奇跡》系列叢書被翻譯成 18 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 400 萬冊。書中倡導的堿性飲食學說影響了無數人的生活方式和治病理念[2,3]。
然而,隨著人們對于人體的了解逐漸深入,“酸堿體質”的理論其實早就受到了顛覆性的質疑。學過基礎生理知識的都知道,人體的正常運轉依賴著體內各種各樣的理化反應。而為了保證那些理化反應能順利進行,人體的溫度、酸堿度、各組織的滲透壓等理化參數都各自被調控在嚴格的范圍內。
信任“酸堿體質”理論的人或許幻想著長期“堿性飲食”就能讓身體“堿化”。其實,人體的不同部位雖然有不同的酸堿度,但都保持相對穩定,不會輕易被飲食影響。即便是直接接觸食物的胃,正常情況下也總維持著 pH 約為 2.0的強酸環境,雖然食物的進入可以短暫升高胃內的 pH 值,但健康的胃很快就能用胃酸將酸堿度拉回去[4]。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 [4],紅色曲線顯示健康成年人進食后胃部的 pH 值短暫升高,60 分鐘左右時恢復到 2 以下
而人體內環境的酸堿度則更為穩定,比如說,血漿的酸堿度就只在 7.35~7.45 這一極窄的范圍內波動(胎兒 7.25-7.35),超過或低于這個范圍就變成了“堿中毒”或者“酸中毒”,和正常范圍產生零點幾的差值就可導致明顯的不適和嚴重的后果。這樣精密調控的系統,怎么會被日常飲食輕易打亂呢?
科學研究還提供了更扎實的證據。2016 年的一項系統性評價[5]檢索了 8278 條與堿性飲食有關的文獻,結果發現嚴格的隨機試驗條件下,堿性飲食僅使全身 pH 值改變了 0.014 個單位,而尿液 pH 值提高了 1.02 個單位。美國癌癥研究所和加拿大癌癥協會的觀點是:人體嚴格調節全身 pH 值,食物只會影響尿液 pH 值,并不會影響身體的酸堿度。
所以,用飲食調節“酸堿體質”只是一廂情愿的設想,并不能真的實現。正相反,如果真有那樣的食物,反倒值得我們擔心了。倒是那位號稱“堿性飲食之父”的 Robert O Young,在鼓吹“堿性飲食治百病”多年后,于 2017 年因“無證行醫”被告上法庭,當庭承認博士文憑是買來的,自己其實根本不是醫生。他因此鋃鐺入獄,那些因為聽信他的酸堿理論而耽誤正規治療的患者也獲得了巨額賠償,遺憾的是很多人蒙受的健康損失已無法逆轉,一些受害者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2,3]。
不同酸堿度能篩選精子性別?不存在的
回到本文“酸女堿男”的主題上,口服鈣劑調理“酸堿體質”并不是唯一的套路。那些販賣“酸鈣”、“堿鈣”的商家做戲做全套,銷售鈣劑的同時還搭配了對應的酸性和堿性陰道凝膠,聲稱內外結合效果會更確切。
所以,僅僅拆穿“酸堿體質”的謊言,很多人肯定還沒服氣——就算體質不能改變,那改變陰道環境的酸堿度篩選精子的性別難道也是假的嗎?
嗯,也是假的。
這個謠言同樣并非空穴來風,它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婦產科醫生 Landrum B. Shettles。和 Robert O Young 那個神棍不同,Shettles 畢業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不僅是個正經的醫學博士,而且對于生殖醫學領域的體外受精技術作出過重要貢獻[6]。
1960 年,Shettles 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一篇研究[7]聲稱含有 Y 染色體和 X 染色體的精子形態顯著不同,Y 精子的頭部明顯小于 X 精子。次年,Shettles 又在一個婦產科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受孕與出生性別比例”的綜述[8],其中引用前文研究的結論,聲稱 Y 精子頭部更小,游動更快,所以“自然的堿性環境下”Y 精子更容易到達卵細胞完成受精,而如果酸化陰道環境,更耐受酸性環境的 X 精子就會勝出。因此,控制宮頸粘液的酸堿性就能控制受精卵的性別。Shettles 還根據這個理論總結出了生男生女各自應該選擇的排卵期同房時間窗。由此,以酸堿環境控制胎兒性別的“Shettles 理論”誕生了。
在學術期刊和 Shettles 身份光環的雙重加持下,這個說法流毒甚廣,不僅被無數人當成生子/女秘方,也為無數販賣相關產品的投機商提供了理論支持。然而,Shettles 理論立足的基礎其實早就被多項研究徹底推翻了。
早在 1976 年,就有一項研究[9]駁斥了 Shettles 的主張。研究者將人類精子分別置于 pH 值為 5.2 和 8.0 的緩沖液中,37℃ 下觀察 11 個小時,結果攜帶 X 和 Y 染色體的精子存活率并沒有區別。
2006 年,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還特別發布了一篇勘誤文章[10],文章直言不諱地將 Shettles 理論稱為“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同時引用已有的研究指出:成熟精子也好,未成熟精子也好,它們的 X 和 Y 精子均不存在顯著的形態差異,基于公牛精子的研究也發現 Y 精子并未比 X 精子速度更快。
而 2017 的一項基于人類精子[11]的研究更是直接否定了“堿性有利于 Y 精子”的論調。該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X 和 Y 精子的活力都會下降,但和相對中性的環境相比,堿性環境下Y精子的活力還會下降得更快。
培育三天后,精子的活力均低于初始值,Y精子的活力均低于X精子,pH8.5環境下的Y精子活力降低更顯著。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1]
所以,所謂的“堿性生男,酸性生女”,也只是一個早就被醫學界證偽的錯誤觀念,只有想利用它兜售產品的商家才會將其奉為圭臬。盲目改變陰道的酸堿環境不僅不能幫助備孕女性篩選胎兒性別,反而有破壞陰道酸堿平衡的風險,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
當然,講再多道理,也還是會有人按捺不住“不妨一試”的心。客觀來說,能獲得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許可,在正規途徑上架銷售的功能性食品、藥品,在按說明書使用的前提下一般不至于產生重大的安全隱患。而上架堿鈣產品的各網購平臺,大多也強調了不能保證 100% 的成功率,從一開始就撇清了責任。說到底,消費者不過是花費相對高昂的價格買了幾瓶低劑量的鈣片和幾支潤滑劑而已,雖然不能幫助實現期待,卻也不會造成額外的損失。只希望不要有人在酸堿理論的蠱惑下,想出別的什么另辟蹊徑的狠招來折騰自己,那本文也就算寫得有價值了。
照“謠”鏡
類似“吃堿鈣能生兒子”的“酸堿體質”謠言是一類非常經典的謠言,過往還有“喝弱堿性礦泉水有助于生兒子”。分辨這類謠言,一個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學、醫學和生理學知識,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你快速判斷某些說法是否違背科學常識。再就是,有些謠言可能是為了推銷某種產品或服務而編造的。如果某個說法與某種商品的銷售密切相關,需要特別謹慎。除此之外,最最重要的是,有些人需要摒棄“重男輕女”的思想。
參考文獻
[1]Gettler A O. The balance of acid-forming and base-forming elements in food, and its relation to ammonia metabolism..[M]. Williams & Wilkins, 1912.[2]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38650739[3]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O._Young[4]Ovesen L, Bendtsen F, Tage-Jensen U, Pedersen NT, Gram BR, Rune SJ. Intraluminal pH in the stomach, duodenum, and proximal jejunum in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Gastroenterology. 1986 Apr;90(4):958-62. doi: 10.1016/0016-5085(86)90873-5. PMID: 3949122.[5] Fenton TR, Huang T.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acid load, alkaline water and cancer. BMJ Open. 2016;6(6):e010438. Published 2016 Jun 13. doi:10.1136/bmjopen-2015-010438[6]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ndrum_Shettles[7] SHETTLES LB. Nuclear morphology of human spermatozoa. Nature. 1960;186:648-649. doi:10.1038/186648a0[8] SHETTLES L B. Conception and birth sex ratios: A review[J]. Obstetrical & Gynecological Survey, 1961, 16(6): 768-773.[9] Downing DC, Black DL. Equality in survival of X and Y chromosome-bearing human spermatozoa. Fertil Steril. 1976;27(10):1191-1193.[10] Grant VJ. Entrenched misinformation about X and Y sperm. BMJ. 2006;332(7546):916. doi:10.1136/bmj.332.7546.916-b[11] You YA, Kwon WS, Saidur Rahman M, Park YJ, Kim YJ, Pang MG. Sex chromosome-dependent differential viability of human spermatozoa during prolonged incubation. Hum Reprod. 2017;32(6):1183-1191. doi:10.1093/humrep/dex080
策劃制作
作者丨飛刀斷雨 醫學科普作者 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審核丨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研究員/博士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