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正式發布。這份由北京協和醫院郁琦教授、陳蓉教授等權威專家編寫的指南,填補了我國更年期科普領域的空白。

“很多女性朋友對自己的狀態并不能清晰地認知,甚至覺得人生就是這樣,有點兒疼很自然、很正常?!标惾亟淌谠诎l布會上表示。在實際就診中,很多人癥狀已相當嚴重才尋求幫助。

被忽視的現實

最新研究揭示了我國更年期癥狀的三個顯著特點:普遍性,46.3%的女性出現癥狀;多樣性,失眠、疲勞和焦慮超過潮熱盜汗成為最常見癥狀;階段性變化,不同年齡段有不同表現。

更年期癥狀發生率隨年齡呈現明顯階段性變化:40-43歲為潛伏期,約35%女性開始出現輕度癥狀;44-51歲為進展期,癥狀發生率年均增長4.2%;52-55歲為高峰期,潮熱盜汗等癥狀顯著增多;56歲后進入遷延期,長期健康風險增加。

臨床數據顯示,85%的更年期女性未就醫。大部分女性經歷中重度癥狀,但僅有15%就醫,到正確科室的就更少了。

“更年期是雌激素缺乏,如同高血壓需要干預?!庇翮淌趶娬{,科學管理可降低骨質疏松和心血管疾病風險?!案昶谟部笡]必要,更沒有好處?!?/p>

長期以來,社會認知局限、專業資源匱乏及公眾討論的沉默,使更年期女性陷入“隱形困境”。潮熱出汗被誤認為“體質差”,情緒波動被解讀為“故意找事”——這些誤解在職場和家庭中時有發生。

科學應對指南

陳蓉教授提醒女性在不同年齡段的關注點:40歲后需開始關注月經是否出現紊亂現象,50歲左右要開始了解哪些是更年期癥狀,而絕經后則要特別關注泌尿生殖道問題。

針對普遍存在的認知誤區“更年期需要扛嗎”,專家們給出明確答案。“更年期癥狀其實是身體發出的求助信號?!标惾亟淌诒硎?,“‘硬扛’只會讓女性更加痛苦,甚至會錯過治療的窗口期?!?/p>

絕經激素治療(MHT) 是解決更年期問題的根本方法。通過補充雌激素或雌孕激素組合,彌補體內逐漸減少的雌激素,能緩解更年期癥狀、預防因雌激素降低帶來的健康風險。

對于普遍關注的激素治療安全問題,專家解釋:更年期女性隨著雌激素水平下降,往往會出現腹式肥胖,而補充雌激素可減緩體重增加,并不會導致發胖。

治療補充的雌孕激素劑量遠低于卵巢功能正常時產生的雌孕激素,只要在醫生指導下規律用藥、定期隨訪,安全性很高。

被看見的轉變

“讓更年期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讓更年期不再成為需要避諱的話題。”新京公益負責人郭旋表示,將持續開展更年期科普工作,為女性健康貢獻媒體力量。

隨著《更年期患者指南》的發布,支付寶、微醫等平臺也上線了相關服務。在支付寶搜索“更年期”,會出現“更年期守護者”智能體鏈接,提供全國更年期門診掛號地圖和專業醫生問診。

更年期并非中年女性“下坡路”的代詞,而是一場可以被科學擁抱、被溫柔看見的“第二次綻放”。

隨著醫療進步和社會認知提升,更年期女性正走出隱秘角落。當身體的信號被聽懂,當特殊的需求被看見,千萬中國女性有望在科學護航下,從容應對這一人生階段,迎來生命的優雅綻放。

郁琦教授強調:“醫生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讓病人的不舒服變成舒服。”每一個經歷更年期的人都會感受到記憶力下降、認知能力下降。科學干預能幫助女性平穩度過這一時期。

更年期不是生命的冬季,而是季節輪換時的金色秋天。隨著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的發布,科學的光芒開始照亮這個曾被忽視的人生階段。

來源: 科普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