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理工大學教授方旭和學生研發的“星海一號”水空兩棲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近日首飛測試成功,邁出了在低空經濟領域中堅實的一步。
“星海一號”飛行器。大連理工大學供圖
傳統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著重于地面起降以及空中飛行中的特性進行研發,并不具備水面降落及水面航行能力。受大連廣闊的海洋資源啟發,團隊研發了“星海一號”水空兩棲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為垂直起降飛行器增加水面起降及航行的功能,為海上作業、海上搜索救援、海上運輸等多場景提供解決方案。
“星海一號”水空兩棲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采用四軸八旋翼的動力布局,在冗余動力保障載人及運輸飛行安全的同時,能夠輸出充足的動力以滿足各類應用的需求。同時,共軸旋翼的結構也大大減小了飛行器的體積,增加了飛行器在各項任務作業過程中的靈活性。“星海一號”飛行器的八個旋翼共可輸出320千克以上的升力,在除去自身質量約135千克后,可以達到185千克以上的載重量,足以應對各類應用場景。并且,“星海一號”飛行器所配備的浮筒在水中可以提供300千克以上的浮力,滿足在大載重條件下水面航行的需求。除此之外,“星海一號”飛行器的可拆卸結構,為飛行器的運輸、存儲以及維護等方面提供了便利。
飛行測試中,團隊測試了“星海一號”在空中以及水面各個場景下的飛行性能,其中包括地面的起降測試、空中飛行穩定性測試、水面起降測試、水面航行測試等,每一項測試任務都取得了成功。此外,團隊還開展了50千克載重下的穩定性測試,在大載重條件下包括地面起降、水面起降、水面航行等各個方面都能夠達到穩定靈活的性能。
“星海一號”的首飛標志著大連理工大學在沿海城市的物流運輸、應急救援、高端出行等低空經濟場景中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未來,“星海一號”也將向長續航、多功能、規模化等方向發展,為大連市乃至中國低空經濟加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來源: 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