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在男性群體中非常常見,從青春期的年輕人到老年人都有可能患病。據統計,在25~40歲的男性中,約有30%~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前列腺炎;約有35%~50%的男性在其一生中的某個階段會受到前列腺炎的影響。
隨著醫療進步和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男性都開始重視前列腺健康。但是,多數人對前列腺炎不甚了解,即便發現尿頻、尿急等問題,也往往羞于就醫而硬扛著。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于“前列腺炎”的問題。
前列腺炎的10個“危險信號”
尿頻、尿急、夜尿增多: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間0-2次。若頻繁起夜或排尿次數驟增,可能是前列腺充血壓迫尿道所致。
排尿疼痛或灼熱感:尿道刺痛、燒灼感或排尿后腹股溝區墜脹,提示炎癥已刺激尿道黏膜或前列腺導管。
尿液異常:尿液渾濁或“滴白”,排尿終末或大便時尿道口滴出白色分泌物,可能是前列腺液滲漏,常見于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
會陰部或下腹部隱痛:陰囊與肛門之間的區域持續脹痛,或下腹、腰骶部放射性不適,是慢性前列腺炎的典型表現。
排尿困難:尿線細、射程短,前列腺腫大壓迫尿道,導致排尿費力、尿流中斷,甚至出現“尿等待”現象。
性功能減退: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礙或早泄,可能與炎癥影響神經血管功能或心理壓力有關。
精液異常:精液發黃、稀薄或帶血絲(血精),提示前列腺液成分改變或合并其他感染。
全身乏力或低熱:慢性炎癥消耗能量,患者常感疲勞;急性感染期可能伴隨發熱、寒戰等全身癥狀。
精神焦慮與失眠:長期疼痛和排尿困擾易引發焦慮、抑郁,甚至形成“疼痛-焦慮”惡性循環。
直腸刺激癥狀:排便時肛門墜脹、便意頻繁,可能是因前列腺炎癥波及直腸等鄰近組織。
前列腺炎別“硬扛”,這些風險早知道
前列腺炎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以下風險:
急性尿潴留:前列腺突然腫脹導致完全無法排尿,需急診導尿。
性功能障礙:炎癥反復發作可能永久損傷勃起或射精功能。
感染擴散:細菌可通過輸精管擴散至附睪、精囊,引發附睪炎或精囊炎。
慢性疼痛綜合征:長期炎癥刺激可能發展為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征,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科學應對,讓炎癥不再反復
面對前列腺炎,及時干預是關鍵。除了抗生素、α受體阻滯劑等西藥,近年來中醫藥在改善癥狀方面也展現了獨特價值。例如,在中醫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創新中藥夏荔芪膠囊,以“健脾益腎、利水散結”為核心治法,兼具“快治慢養”作用優勢。藥理研究表明,可通過抑制5ɑ-還原酶活性,降低前列腺組織中雙氫睪酮含量;調節性激素水平,降低血清睪酮并平衡雌激素;促進前列腺細胞凋亡,抑制腺體增生;抗炎抗氧化,減輕局部炎癥反應等多種機制發揮作用,為患者提供了兼顧短期療效與長期管理的解決方案。值得提醒的是,藥物治療的同時,避免久坐、酗酒、憋尿等不良習慣,配合溫水坐浴、規律運動,可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來源: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