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引入
李大爺,65歲,三年前體檢發現血壓升高(160/95 mmHg),但因無明顯不適一直未規律服藥。近期社區隨訪時發現血壓依舊不達標,并伴有早晨頭暈。經過健康教育和用藥指導,他逐漸形成規律用藥和監測習慣,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這是基層護士在高血壓管理中常見且可干預成功的典型案例。

二、高血壓——社區最常見的慢病
《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2023版)》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超27.5%,但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偏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慢病管理的重要陣地,護士既是血壓的監測者,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導者。

三、社區護士的核心工作

健康評估

定期測量血壓,至少每3個月一次。

評估既往史、家族史、用藥依從性、生活方式。

關注伴隨疾病(糖尿病、冠心病、腎臟疾病等)。

健康教育

飲食管理:低鹽(<5g/天)、均衡飲食、少油少糖。

運動指導: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太極,每周≥5天,每次≥30分鐘。

戒煙限酒:避免煙草和過量飲酒。

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減壓、規律作息。

用藥指導

強調長期規律用藥的重要性,切勿因無癥狀而停藥。

介紹常見降壓藥物類別及注意事項,發現不良反應及時就醫。

對多病共存患者,關注藥物相互作用。

血壓監測

教會患者正確使用電子血壓計(袖帶位置、測量體位、時間)。

建議早晚各測一次,記錄血壓值并定期帶來復查。

高危人群管理

血壓波動大、合并心腦血管病或慢性腎病患者,應縮短隨訪間隔。

必要時及時轉診至上級醫院。

四、指南與共識的支持

《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2023版)》:基層機構應建立高血壓健康檔案,實施分層管理與定期隨訪。

WHO建議:優先推廣生活方式干預,確保基礎降壓藥物可及。

《中國護理學會高血壓護理專家共識(2022年)》:護理干預應貫穿篩查、教育、監測、依從性管理全流程。

五、結語
高血壓雖常見,卻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社區護士通過科學評估、持續隨訪和有效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將血壓控制在安全范圍,顯著降低并發癥風險。基層護理力量雖不起眼,卻是守護居民健康的重要屏障。

參考文獻

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2023年版)[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23, 51(10): 893-951.

中國護理學會. 高血壓護理專家共識(2022年版)[J]. 中華護理雜志, 2022, 57(9): 1234-1242.

來源: 冀醫健康科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