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迷茫到堅定
從抗拒到堅守
目睹患者“死而復生”的鮮活案例后
放療成為了他畢生的追求
以患者為中心
三十載光陰流轉
他帶領團隊
用執著創新守護生命的極致精準
在腫瘤的陰影里
一筆一劃
為無數絕望的生命雕刻“希望”
“我們的目標就是
讓患者活得更久、更好”
他就是——
四川省腫瘤醫院放療中心副主任王衛東
01從迷茫到堅定患者的治愈點燃信念之火
誰能想到,如今的放療專家,在職業生涯之初卻曾拒絕成為放療醫生。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的放療技術遠未成熟,設備簡陋,甚至不被視為主流治療手段,在王衛東當時就職的醫院是編外科室。才畢業的王衛東,本想在臨床領域大施拳腳,卻被分配到放療科。這讓他深受打擊,甚至想過要退出。
帶著迷茫和失落,年輕的王衛東一度消沉。轉機發生在幾年后的一天。一位被王衛東以為已醫治無效的年輕晚期鼻咽癌患者,竟然“死而復生”般出現在醫院復查。驚詫不已的王衛東了解之后得知,該名患者是經過放療而治愈的。
這位“死而復生”的患者,讓他的觀念發生了轉變,“這件事讓我認識到,放療具有獨特的優勢,有望根治癌癥?!?/strong>
時值90年代中期,隨著影像引導和三維調強技術的快速發展,放療逐漸成為腫瘤治療主流技術。在看到很多患者被治愈之后,王衛東內心的堅冰徹底融化,他決心深耕這片曾被他“輕視”的領域。
02三十年耕耘,“不僅要患者活下來,還要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
從內科轉向放療,意味著從零開始。
王衛東埋頭苦學放射生物、放射物理、劑量計算等全新知識。在沒有計算機輔助的年代,劑量驗算靠手動,定位靠X光片和坐標紙,一份方案常需數小時反復核對。經過潛心地學習和鉆研,王衛東終于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放療醫生。
可是,隨著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王衛東卻發現放療背后隱藏的殘酷真相。因為當時的放療精準性不高,治療過程中“好壞不分”,經常傷害到正常細胞,這就導致很多患者有嚴重的治療后遺癥,如聽力下降、張口受限、口不能言等,生活質量很不理想。
患者的苦難,不僅深深刺痛著王衛東,也讓他確定了自己作為放療醫生,將要走下去的路。王衛東說道,“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好、壞”細胞分開,要保護他正常細胞。不僅要患者活下來,還要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
懷揣著對技術創新的執著,王衛東主攻腫瘤精準放射治療,帶領團隊完成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十余項,累計科研經費超千萬元。他提出的“瘤心放射治療”、“放射免疫步炮協同”、“生物矩陣放療”等技術,讓放療‘精準狙擊’腫瘤。這一從“物理精準”向“生物精準”的跨越,顯著延長了患者生存期,減輕治療副作用。
深耕腫瘤精準放射治療領域30余年,王衛東治療患者超5萬人,作為郎錦義團隊的主要成員,和團隊成員一起將鼻咽癌五年生存率提升至國際先進水平,宮頸癌放療精度更是突破到亞毫米級。科研成果同樣豐碩,他陸續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獲得多項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在權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 SCI 論著數十篇。
03薪火相傳為行業持續輸送專業人才
王衛東不僅是一位技術精湛的放療專家,更是一位優秀的導師。
王衛東不僅是第十二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兼任四川省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時還擔任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已成功培養博碩士生數十名,為行業發展持續輸送專業人才。
王衛東帶領團隊一起,不斷開拓著患者生的希望,在團隊成員眼中,他就是一個**“對技術執著、對患者溫暖”**的榜樣。
04展望未來,“讓患者活下去、活得更好,是放療最重要的價值”
展望未來,王衛東的目光聚焦于人工智能、質子治療等新興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對他而言,放療的價值核心從未改變:“放療的價值在于解決病人問題。提供有溫度的治療,能幫到病人,能解決問題,讓他們活下去,活得更好,這才是這項技術最重要的價值?!?/strong>
以光為刃,王衛東雕刻的不是冰冷的射線,而是每個患者獨一無二的生命圖譜。他用毫米級的精準與三十年如一日的熱忱,在腫瘤的陰影里,一筆一劃,雕琢出清晰而充滿希望的輪廓。
來源: 四川省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