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轟鳴的生產線上,旋轉機械的細微異響可能暗藏故障隱患。傳統故障診斷技術在嘈雜環境中常“力不從心”,而我國科研團隊最新研發的智能診斷算法,通過“動態調整社交圈”和“實時更新信任度”兩大創新,讓機器故障識別準確率突破95%,為工業安全監測提供新方案。
工業噪聲成“攔路虎”,傳統AI診斷易“誤診”
旋轉機械是制造業的“筋骨”,但軸承磨損、齒輪裂紋等故障可能引發生產線停機。近年來,基于圖神經網絡(GNN)的智能診斷技術因能挖掘數據關聯關系,成為研究熱點。然而,現有方法構建的“圖結構”如同強制所有人交相同數量的朋友,固定鄰居節點數量(k值)易引入冗余信息。在高噪聲環境下,這些“無效社交”會干擾AI判斷,導致診斷準確率驟降。
武漢理工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團隊在《Frontier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發表的研究指出,傳統方法在信噪比低至-5dB時,準確率會下降15%以上。為此,他們提出“自適應調整k近鄰圖驅動的動態加權圖注意力網絡”(AAKNN-DWGAT),讓AI學會“聰明交友”和“動態調整信任”。
兩大創新:讓AI診斷“去偽存真”
第一步:智能篩選“朋友圈”。團隊設計“動態頻率彎曲”(DFW)技術,將振動信號轉換為頻率特征后,像比較兩首歌的旋律相似度一樣,既看頻率數值差異,又關注波形走勢匹配度。隨后通過二階差分法捕捉相似度變化的“拐點”,自動為每個數據點匹配最優鄰居數量——噪聲大的信號少交朋友,特征清晰的信號多拓展連接,避免“無效社交”。
第二步:實時更新“信任度”。即使構建了優質“朋友圈”,噪聲仍可能讓“壞朋友”干擾判斷。動態加權圖注意力網絡(DWGAT)會在訓練中定期“復盤”:用高階學習成果重新評估節點間的連接權重,逐步降低噪聲節點的影響力,如同團隊合作中自動調整成員貢獻度,確保重要信息不被掩蓋。
實驗驗證:兩類工業場景準確率領先
在軸向流泵和齒輪箱數據集上,新方法展現出強抗噪聲能力:
- 高噪聲環境優勢顯著:當信噪比從10dB降至-5dB(接近工廠強噪聲),傳統方法準確率下降12.3%,而AAKNN-DWGAT僅下降4.1%;
- 復雜故障識別精準:在齒輪箱8種故障類型診斷中,樣本長度1024時準確率達94.3%,較傳統圖注意力網絡(MHGAT)提升1.1%;
- 數據不均衡場景穩健:正常樣本與故障樣本比例2:1時,準確率仍保持92.7%,遠超1DCNN(77.1%)和多層感知機(72.3%)。
論文第一作者指出,該方法已在某重工企業的水泵監測中試用,使故障預警響應時間縮短40%。不過,自適應調整過程會增加約8%的計算耗時,未來計劃通過輕量化模型優化實時性。
工業智能診斷邁入“抗噪時代”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設備傳感器數據呈爆炸式增長,但噪聲干擾始終是“老大難”。AAKNN-DWGAT通過“特征工程-圖結構-網絡學習”全鏈條優化,為風機、高鐵等關鍵設備裝上“抗噪聽診器”。其動態加權策略還可遷移至醫療影像、氣象預測等噪聲敏感領域,為跨行業智能診斷提供新思路。
來源: FME機械工程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