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小王姑娘近來經常感覺容易疲勞,稍稍活動就覺得雙腿麻木,休息一下才會好轉,還時不時感覺脖子有隱隱的疼痛。小王姑娘想著吃點止痛藥緩解一下,但是疲勞和疼痛的感覺還是時常出現,于是來到醫院就診。門診醫生查體后發現小王一側手臂的脈搏竟然異常微弱到幾乎摸不到的程度,兩側手臂的血壓相差很多。醫生告知,她可能是得了一種叫“大動脈炎”的疾病,而這種病還有另一個俗稱——“東方美女病”。

什么是“大動脈炎”?

“大動脈炎”是一類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影響主動脈和它的各個分支。主動脈是人體中保證全身從頭到腳各個器官供血的最大血管,連接著心臟、肺臟、腎臟、腦部等多個重要器官,可謂是人體最主要的“命脈”。大動脈炎會導致血管增厚、狹窄甚至閉塞,常常會引起相應臟器的供血不足,嚴重時甚至導致器官缺血、壞死。
之所以“大動脈炎”又稱為“東方美女病”,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盡管這個疾病發病率并不高,在東亞人群中的發病率卻遠高于歐美人群,尤其以中青年女性更為多見。

“大動脈炎”的提示信號

對于中青年人,特別是年齡在40歲以下的女性患者,如果出現以下表現時,需要警惕“大動脈炎”的可能性,符合的項目越多,越需要格外警惕。
1. 不明原因的疲勞感、發熱、體重下降;2. 脈搏搏動減弱甚至消失;3. 雙側上肢血壓的測量值相差>10mmHg;4. 反復頭暈、頭痛,不明原因的視力減退;5. 四肢不明原因的無力、麻木或疼痛感;6. 反復頸部疼痛、頸動脈搏動減弱甚至消失;7. 不明原因的血壓升高或降低。

盡早風濕免疫科就診

大動脈炎作為一類能夠導致器官缺血甚至壞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只有充分控制紊亂的免疫狀態,盡早診斷及規范治療,才能從源頭上控制這一疾病,減少對內臟器官的影響。
隨著醫學的進步,一系列傳統免疫制劑,以及包括小分子靶向藥在內的新型藥物,正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大動脈炎的治療。此外,對于存在嚴重血管狹窄、閉塞的患者,也可以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介入和手術治療。
一旦懷疑這類疾病,需要盡早到風濕免疫科就診。

總之,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脈搏減弱、頸痛、下肢無力等表現時,尤其是年輕人出現這些表現,應尤為引起重視,建議測測血壓,如果出現血壓升高、降低或者兩側血壓差別較大時,需要警惕大動脈炎的可能性,盡早到風濕免疫科就診。

來源: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