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的餐桌被海鮮占領,因為公公是漁民,正值海鮮高峰期,每天出海回來都收獲滿艙,所以頓頓享受海鮮大餐。海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作為一名護士,今天就不和大家嘮叨那些“海鮮要新鮮吃,別吃太多”的老掉牙常識了,咱聊點不一樣的。

就拿公公辛苦打來的如蛤蜊、扇貝這些貝類海鮮,它們就像小小的“重金屬過濾器”,在濾食時,鉛、鎘等重金屬可能在體內累積。別慌!正規渠道的貝類,都經過嚴格檢測,重金屬含量大多在安全范圍,但來源不明的,那就像開危險盲盒。雖然咱買的正規渠道的海鮮一般沒啥問題,可架不住天天吃,時間長了,還是存在潛在風險的,而且貝類海鮮里還可能藏著副溶血性弧菌等細菌和寄生蟲,一定要煮熟。有次婆婆燒蛤蜊,差點火候,老公跑廁所跑到懷疑人生。

再聊聊海鮮界的“補鈣花旦”——蝦。蝦的蛋白質和鈣含量在線,可它體內的嘌呤也不少。對有些特殊人群來說,這蝦雖能補鈣,卻得“悠著點”吃。比如有腎結石病史的朋友,就得注意啦。蝦里的嘌呤在我們身體里“一番折騰”后,會產生尿酸。而尿酸和鈣要是在腎臟里“碰頭”就要“搞事情”,有可能增加腎結石復發的風險。所以有這方面困擾的朋友,蝦雖美味,可別貪多。健康小伙伴就有口福了,蝦是補充優質蛋白和鈣的“天選之子”,吃起來嘎嘎香。

另外,像大型的深海魚,公公有時也能捕撈到,但這類魚,比如大型金槍魚體內可能會富集汞。汞是神經系統的“天敵”,特別是孕婦和兒童,過多攝入可能影響胎兒和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孕婦在選擇海鮮時,像小型的海鱸魚、沙丁魚會更安全,它們的汞含量相對較低。另外,像三文魚、鱈魚等,富含Omega -3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黏稠度,有益心血管。

最后和大伙分享一個有意思的事兒,我家那位淘氣的“鈕鈷祿氏”婆婆有高血壓,卻對蘸醬吃海鮮情有獨鐘。很多人都跟她一樣喜歡用各種醬料配海鮮,但是高血壓朋友選醬料可得多留心。像蝦醬這種高鹽海鮮醬,味道濃郁,可鈉含量高得嚇人。這不我家這位親愛的“鈕鈷祿氏”婆婆,沒忍住多蘸了幾口蝦醬,嘿,血壓立馬就跟她來了個“速度與激情”。所以,高血壓患者不妨選低鹽的檸檬汁、醋汁來搭配海鮮,既能去腥提鮮,且更有益于健康。

朋友們,以上就是我這個護士帶來的別樣海鮮健康經,希望大家別只“專情”海鮮,偶爾來點蔬菜水果、五谷雜糧,多樣搭配,營養更均衡。

來源: 溫州市護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