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傾聽了伊朗的生命的奇妙故事。本期讓我們跨越萬水千山,循著北緯53度的星光,一頭扎進白俄羅斯的童話世界!下面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穿越大陸的自然奇旅,揭開東歐秘境里動植物的神秘面紗。
白俄羅斯地處東歐平原西部,自然風光如詩如畫。境內地勢平坦,多為平原和低地,間或有丘陵和高地穿插,森林覆蓋率約為40%。白俄羅斯還享有“萬湖之國”的美稱,1.1萬個湖泊點綴其中。白俄羅斯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較為分明。冬季相對溫和,雖有降雪,但積雪期不長;夏季涼爽宜人,很少出現酷熱天氣。該國降水較為充沛且分布相對均勻。
作為白俄羅斯的"國寶網紅",歐洲野牛堪稱動物界的"反差萌代表",歐洲野牛體長2.9 米、體重1 噸的魁梧身材,卻長著毛茸茸的金棕色"外套",肩部隆起的"小駝峰" 像偷偷墊了枕頭。最吸睛的是它向上彎曲的牛角,明明是戰斗武器,卻長得像精心修剪的弧形發卡。
它還是"活化石博主",在保護區里,常常慢悠悠地啃著樹葉,偶爾抬頭用濕漉漉的大眼睛瞅你,完全想不到它發起威來能把樹干撞歪。
黑鸛是白俄羅斯的國鳥,黑鸛不僅在白俄羅斯分布,在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安哥拉、奧地利、比利時等地也有分布。黑鸛棲息于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冬季主要棲息于開闊的湖泊、河岸和沼澤地帶。它們通常選擇偏僻而無干擾的開闊森林及森林河谷與森林沼澤地帶,也常出現在荒原和荒山附近的湖泊、水庫、水渠、溪流、水塘及其沼澤地帶筑巢。覓食地一般距巢較遠,多在2-3千米內,有時甚至遠至7-8千米以外。
黑鸛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成鳥體長為1-1.2米,體重2-3千克,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可映出多種變幻的顏色。嘴長而粗壯,頭、頸、腳均甚長,嘴和腳紅色。眼周裸露皮膚呈紅色。
黑鸛以魚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動物,如蛙、蜥蜴、蝦、蟋蟀、金龜甲等。黑鸛主要在白天活動,晚上多成群棲息在水邊沙灘或水中沙洲上。黑鸛的繁殖期為4-7月,營巢于偏僻和人類干擾小的地方。
白俄羅斯的國花是亞麻,別名宿根亞麻,又名藍亞麻,亞麻科亞麻屬多年生草本花卉,可作一年生栽培。清晨開放,下午凋謝,每年4月初開始生長,11月初枝葉枯萎。亞麻是夢幻的藍紫色小花,花瓣薄得像蟬翼,花心藏著淡黃色的小秘密。別小看這朵小花,它是美麗、力量和韌性的代名詞——就像穿藍裙子的元氣少女,既能溫柔綻放,又能堅韌生長。
夏櫟是橡樹界的"老大哥"。1995年被官宣為國樹的夏櫟,是白俄羅斯的 "樹界頂流"。這種被稱為橡樹的高大喬木,光聽名字就充滿力量感,粗糙的樹皮像戰士的鎧甲,茂密的樹冠能為整片草地遮陰。在當地文化里,它是驕傲、力量和耐力的象征,就像一位拄著拐杖的智慧老人,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的歷史。要是你秋天來,還能看到它的葉子變成金黃的 "小扇子",隨風嘩啦啦地講古早故事。
上合峰會期間,天津市動物園不僅為各國友人提供了一場奇妙的動物觀賞之旅,更是傳播生態保護理念的重要平臺。在這里,您可以深入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領略到動物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的美好,體會到天津在生態保護方面的努力與成果。無論是漫步在綠意盎然的園區還是近距離觀察動物的一舉一動,都能讓您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與人文關懷。當世界鏡頭對準天津,天津市動物園正在用綠意與萌趣當“語言”向八方來客講述大自然的故事。
結束語
本文就是天津市動物園科普系列“跨越亞歐的生命—上合組織正式成員國動植物簡介”的最后一篇文章了。上合組織各成員國豐富多樣的動植物,不僅是自然生態的寶貴財富,也是各國獨特文化的生動體現。它們見證著成員國的歷史變遷,承載著人民的情感與記憶。從中國大熊貓的憨態可掬,到俄羅斯棕熊的威風凜凜;從哈薩克斯坦的雪豹行動敏捷,到印度孟加拉虎的王者風范,這些動植物跨越國界,成為連接上合組織成員國的自然紐帶。
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框架下,各國攜手在動植物保護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應對生態環境挑戰,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是對自然的尊重與守護,更是成員國之間深厚情誼的見證,助力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讓這片廣袤土地上的動植物與人類和諧共生,共同續寫美好未來篇章。
來源: 天津市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