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躍初
在日常生活中,飲用水的選擇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自來水方便且成本低,塑料桶裝純凈水則被認為更純凈、便捷。但你是否深入思考過,這兩者究竟哪個對健康更有益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
自來水是經過一系列復雜處理過程的水。水源水首先會進行沉淀,去除大顆粒雜質;接著通過過濾,進一步除去細小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然后進行消毒,通常采用氯氣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殺滅水中的有害微生物,確保其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在中國,自來水廠嚴格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 - 2022)進行生產,保障出廠水的安全。
而且,自來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鎂、鉀等。這些礦物質對人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鈣為例,它是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的關鍵元素,有助于增強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癥。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 - 1200毫克的鈣,自來水中的鈣雖然含量相對食物中的鈣可能較少,但卻是人體獲取鈣元素的一個穩定來源。并且,水中的礦物質是以離子態存在,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相比之下,塑料桶裝純凈水是以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為水源,通過蒸餾、反滲透等技術,去除了幾乎所有的雜質和礦物質,達到了極高的純凈度。然而,這種“純凈”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2024年1月,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的一項研究震驚了世人:每升瓶/桶裝水中平均約含有24萬個可檢出的塑料微粒 ,其中90%是納米級塑料。這些微小的塑料顆??梢酝ㄟ^腸道或肺部細胞進入血液,甚至能夠抵達心臟和大腦。對于孕媽媽而言,納米塑料還可能穿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對胎兒的發育造成潛在威脅。當瓶裝水瓶子被擠壓或暴露在高溫下,或者反復開關瓶蓋時,更多的塑料顆粒會進入水中。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飲用水中的微塑料》分析報告指出,在海洋、污水、淡水、飲用水(包括瓶裝水和自來水)中均有塑料污染物的存在。雖然自來水中也有微塑料,但與桶裝水相比,含量相對較低。廣州醫科大學李戰軍教授和暨南大學環境學院曾永平教授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期刊發表的研究成果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把水燒開,再簡單過濾,就可能除去高達84%的納米/微塑料 。在燒水過程中,隨著水溫升高,水中微塑料的去除效率逐漸增加,在100℃時急劇增加到84%,微塑料濃度大幅降低。消失的微塑料從水中轉移到了水垢的沉淀中,水垢中的碳酸鈣可以通過與微塑料共沉淀來達到去除水中微塑料的作用。
除了微塑料問題,塑料桶裝純凈水還存在其他隱患。如果塑料桶的材質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使用了含有有害物質的回收塑料,那么這些物質可能會在水中溶出,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塑料桶在高溫環境下容易老化,可能釋放出一些有害物質。若純凈水在塑料桶中儲存溫度過高,會增加這些有害物質的溶出量。而且,塑料桶裝的純凈水儲存時間過長,可能導致細菌滋生。飲水機若不及時清洗消毒,也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從宏觀的社會層面來看,自來水供應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穩定性和普遍性,能夠滿足廣大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且成本相對較低。而桶裝水的生產、運輸和銷售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還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大量的塑料桶廢棄后難以降解,會造成白色污染。
綜上所述,自來水雖然可能存在一些輸送過程中的二次污染風險,但只要確保水源安全,經過燒開處理,不僅可以有效殺滅細菌和病毒,還能大幅降低微塑料含量,同時保留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是一種經濟、健康且環保的飲用水選擇。而塑料桶裝純凈水雖然看似純凈,但存在著微塑料污染、潛在的有害物質溶出以及細菌滋生等問題,長期飲用可能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飲用水的選擇上,我們應優先考慮燒開的自來水,讓健康從一杯水開始。
來源: 科普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