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l****癌癥幸存者遭遇流感和新冠感染將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
l****最新研究表明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能夠喚醒乳腺癌細胞
l相關機制的核心在于一種名為IL-6****的炎性因子
l****接受癌癥幸存者應考慮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l****我國不僅沒有相關指南且接受癌癥幸存者難以接種疫苗
在每年都會出現流行的季節性流感以及自2020年以來從未離開的新冠感染面前,有一群人會比一般的健康人群更接近死亡,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癌癥幸存者(Cancer Survivor)。
▌癌癥幸存者
癌癥幸存者被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定義為:從被診斷為癌癥的那一刻起,一直延續到生命結束的任何人。
他們在上述病毒和相關疾病面前,往往面對著較高甚至數倍于健康成年人的死亡率。事實上,在每年的流感季節和新冠大流行中都得到了印證。
數據顯示,癌癥幸存者因流感或新冠感染所致的相關并發癥(肺炎、呼吸衰竭等)死亡風險將會大大增加,甚至對于一些特定群體或特定時間內能高出數倍之多!
癌癥幸存者相比非癌癥對照人群在流感住院或死亡方面的相對風險,圖源:10.1016/j.eclinm.2020.100656
然而,這到底是為什么?
▌被喚醒的癌細胞
不久前,一項發表于世界頂級科學期刊《Nature》的研究引發全球醫學界高度關注——
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流感、新冠)可能喚醒體內“沉睡”的癌細胞,促發轉移和復發。
圖源:nature網站截圖
這項結果,來自于科學家用了三種不同的小鼠模型感染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后對癌癥進展的觀察:
3種模型概況,圖源:自制表格
科學家們首先在MMTV-Her2模型(乳腺癌HER2轉基因小鼠)發現了令人驚訝的結果(我們以流感病毒為例):
1.在MMTV-Her2 模型感染流感病毒后:
(1)流感病毒能夠產生肺部局部炎癥,導致產生大量白細胞介素-6(IL-6),并觸發DCC播散性癌細胞(DCCs)從休眠走向增殖;
(2)感染后第60天(2個月)甚至第270天(9個月),說明**病毒誘導的癌細胞****“喚醒”**是持久的。
2.MMTV-PyM****模型中,小鼠的肺部出現更多微轉移灶(micrometastases)。
3.EO771****模型中,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現明顯過度表達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的細胞擴增和轉移。
IL-6 促使休眠的 DCCs(脫落癌細胞)被激活并進入增殖狀態,圖源:論文原文
在新冠病毒感染小鼠模型后,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即新冠病毒同樣**“叫停”了癌細胞的休眠狀態**,并能夠在兩周內就形成轉移灶。
而在IL-6缺失小鼠中,即使感染了流感病毒,肺部HER2+細胞數量無顯著增加。
也就是說,這項研究不僅證明了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不僅能夠促進癌細胞激活和轉移,還進一步發現IL-6****是在感染病毒后“喚醒”癌細胞的關鍵因子。
▌****兩難的處境
在國內,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引發的感染被很多人描述為“感冒”。
但事實上,這兩種病毒對于一般健康成年人來說風險相對較低,但對于癌癥幸存者而言可能就是促使癌細胞再次“蘇醒”甚至“遷移”的“隱形推手”。
然而,癌癥幸存者在國內如果想接種疫苗,卻面臨著3個非常無奈的事實:
**1.****指南空白:**我國缺少針對癌癥患者或癌癥幸存者的疫苗接種指南,因此沒有為他們接種疫苗的高級別指導意見;
**2.****免疫欠缺:**中國由于認知和服務等原因導致流感疫苗接種率長期低于4%,而新冠疫苗在大流行后由于其尷尬地位已經無限接近于“隱身”,“免疫屏障”、“群體免疫”根本無從談起;
**3.****難以自保:**基層接種人員即便從專業角度應該為癌癥幸存者提供疫苗接種服務,但一旦出現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將面臨嚴重且長期的糾紛。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成人癌癥患者疫苗接種指南(https://mp.weixin.qq.com/s/oWWfSTZbV5_Xhcv0fj6OiA點擊閱讀雙語版全文),圖源:ASCO網站截圖
然而,無論流感疫苗還是新冠疫苗,在長期或大量應用后,已經為癌癥患者累計多項安全性證據,不僅能夠用于癌癥幸存者,也可以為正在接受癌癥治療的患者進行接種——即便是伴隨著高免疫相關不良事件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治療患者都可以安全接種。
接受ICI治療者相關研究,圖源:ASCO
當然,即便有理論支持,也需要通過建立指南和更新診療方案、提升疫苗供應與服務觸達、推動醫患兩端甚至家屬的認知、提升基層醫務人員的信心,才能共同建立雙重防線,降低癌癥幸存者的疾病風險,并遠離很多智商稅。
要知道,病毒不挑人,而且無效的防治手段會篩選很多人。
距離北半球流感活躍期還有一段時間,希望大家為自己、為家人、為那些“被忽略的高風險群體”,一起呼吁更多適齡人群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讓“沉睡”中的癌細胞醒來的少一點。
如果剛才忘記點了,可以來我的公眾號搜索。
愿
=丸=
免責聲明:本文為個人興趣創作,僅為讓更多普通人對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內容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單位、機構,未接受任何形式贊助,所有配圖均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果內容有誤,大家多做自我批評(不是)。
來源: 鹵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