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輕最小人工心臟為心衰患兒帶去生的希望,陳氏肝血流阻斷法贏得世界贊譽,心肌旋切技術吸引全球專家來漢學習……8月8日,武漢市首批核心醫療技術評審“領航技術”組綜合評審在武漢市中心醫院開展,47個項目精彩亮相,對標國際醫學前沿,攻關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不少項目實現高水平成果轉化,臨床效果顯著,填補了國內外技術空白。

專家評審組組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沈振亞教授高度評價:“不少項目是‘0 到 1’的突破式創新,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甚至惠及全球患者。”

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評審已結束,屆時將發布“武漢市首批核心醫療技術”評審結果。對入選的武漢市核心醫療技術,市衛健委將從平臺建設、醫保政策、職稱晉升、經費投入、宣傳推廣等方面出臺支持措施,打造武漢“醫療名片”,讓這些好技術惠及更多患者。

【1】突破技術壁壘,填補多領域空白

武漢醫療技術在多個領域實現從“ 0 到 1” 的原創突破,多項技術填補國內外空白。

“孩子有人工心臟可用,就有了恢復心肌功能等待供體心臟的窗口期?!泵鎸和療o人工心臟可用的困境,武漢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團隊研發了全球最輕、最小磁懸浮“中國心”,外形僅礦泉水瓶蓋大小,重量僅45克?!斑@是全球首款兒童專用第三代磁懸浮泵,填補了國際兒童長期雙心室輔助空白?!倍顕榻B,兒童版人工心臟按10年~15年以上壽命設計,對難以等到供心的兒童患者,可在“人工心”的輔助下安心等待供體心臟,適時接受心臟移植。而對無法心臟移植的,目前將成為唯一的治療選擇。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療在全球都是一個難點,武漢同濟醫院魏翔教授團隊受“菠蘿刀”啟發,歷時4年自主研發心肌旋切系統,全球首創經心尖心臟不停跳室間隔心肌切除手術。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零輸血,將原本四五個小時的手術縮短至一小時,患者術后恢復更快,解決了肥厚型心肌病治療難題。

武漢協和醫院梅恒教授團隊針對淋巴瘤首創γδTCR/T顯著提高療效及安全性,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研發兩款雙靶點CAR-T減少復發率,此外還國際首次采用in vivo CAR-T治療髓外骨髓瘤反應率達到100%,該種療法避免了采血體外制備,直接將CAR基因遞送至患者體內,原位改造內源性T細胞為“抗癌戰士”,開辟細胞治療新范式。

罕見病領域長期存在診斷難、認知低、資源不均等難點,武漢同濟醫院羅小平教授團隊構建起全球首個兒童罕見病AI大模型,覆蓋罕見病危重癥預警、早期診斷、規范治療以及全程管理等?;鶎俞t生遇到罕見病患兒病情加重或出現突發危重癥時,可依據系統精準識別是否具有高危風險,給出搶救方案,并推送符合診療規范的救治建議,避免延誤黃金救治期。

【2】打造武漢“醫療名片”,技術影響力輻射全球

多項醫療技術憑借創新性與領先性獲國際認可,推動武漢“醫療名片”走向世界。

肝切除手術成敗的關鍵,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肝血流阻斷技術的應用。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同濟醫院教授陳孝平首創的“陳氏肝血流阻斷系列方法”能精準、有效地阻斷目標肝區域的入肝(出肝)血流,使目標肝區域因血流中斷呈現缺血狀態,實現了該區域腫瘤的“無血切除”,并可最大限度保護剩余肝臟功能。他在肝膽胰外科治療和肝移植方面做出系統性創新成果,不僅推動我國肝膽胰外科的發展、贏得世界同道的贊譽,而且讓無數患者得到救治。

無創多模態腦機接口讓“意念成真”的科幻場景成為現實,患者只要戴上一頂腦電帽,就能通過“想”,來促進自己的肢體進行康復訓練,將被動康復訓練變為主動康復訓練。武漢同濟醫院唐洲平教授介紹:“我們的腦電帽有兩套信號采集系統,一個是電信號,另一個是近紅外信號采集系統?!边@兩種信號結合,可以解決普通腦電帽采集信號來源單一、定位不準的弊端,大大提升了準確率。

“人工智能等多模態技術體系推廣應用后,能讓更多的基層醫院開展重要腦功能區膠質瘤切除手術,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武漢同濟醫院舒凱教授團隊開發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腦機接口輔助下的全新診療體系,為腦癌手術帶來了新的突破。舒凱說,利用這項技術,通過柔性電極貼敷及術中實時記錄解碼,手術醫生可以清楚識別腫瘤邊界,實現腫瘤精準切除。

武漢協和醫院蘭曉莉教授講解了核醫學分子影像在惡性腫瘤精準診療中的臨床應用。她與團隊潛心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黑色素瘤靶向診療放射性藥物,已作為1類創新藥,由國家藥監局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為惡性腫瘤精準診療帶來新的希望。

【3】優化診療體驗,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醫療技術創新不僅提升療效,更從成本、體驗、生存質量等維度惠及患者。

基于對終末期心衰患者診療模式的創新性思考,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劉金平教授提出的“晚期心衰外科救治關鍵技術體系構建”,覆蓋從藥物規范化治療到心室輔助裝置植入再到心臟移植的全流程規范化診療體系,未來將會為更多心衰患者帶來福音。

“這套手術系統不再需要切割前列腺組織。”針對男性前列腺增生傳統手術創傷大的難題,武大人民醫院程帆教授帶領團隊自主研發出全球首款植入式前列腺懸吊系統,并精心設計出一套符合中國人群前列腺生理特征的微創治療裝置——新型前列腺增生癥微創手術治療裝置,利用這套手術系統,既能解除因尿道梗阻而導致的排尿困難,又不影響性功能。

以“數智化”技術改變傳統術式,將房顫消融帶入“毫米級精準消融新時代”,武漢市中心醫院房顫專病中心負責人葉平創新性地提出“電位指導持續性房顫的消融治療”方案,將導管作為“試電筆”,通過探測繪制出心臟內的“電路分布地圖”,把所有導致房顫的因素都找到,從而設計出完善的消融路徑,這一方案有效提高了手術成功率。

“血管健康是延緩衰老的第一道防線?!蔽錆h同濟醫院張存泰教授分享了血管衰老綜合評估技術,他扎根老年醫學研究17年,從血管中尋找延長“健康壽命”的密碼,圍繞血管衰老的研究和臨床應用,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成立了國內首個以老年醫學科牽頭的“血管衰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立了中國人自己的血管衰老監測評估干預方案。

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核心醫療技術評選從“領航”“先鋒”“強基”三個層面遴選代表武漢醫療“硬實力”的技術,從這次評選情況看,武漢在很多領域都有非常具有競爭力的醫療技術,尤其在器官移植、肝膽胃腸疾病、婦科腫瘤、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等領域,有一批技術展現出了國際競爭力。同時在腦機接口、人工智能、干細胞治療、生物材料等前沿技術的應用也展現出了突破潛力。市衛健委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加快推動醫療技術創新和臨床應用,鞏固和擴大武漢醫療領域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影響力。(通訊員杜謹宇 林金國)

“領航技術”組綜合評審現場。

選手簽到。

來源: 醫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