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很多人會選擇冰鎮飲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講究“科學性”,一味貪涼可能會傷身!
吃冰激凌后“腦結冰”
前額劇烈疼痛
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額突然一陣劇烈疼痛,持續好幾分鐘,胃也不舒服,連忙到醫院就醫。醫生表示,這種情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腦結冰”。這種病是如何形成的?除了頭疼還有哪些癥狀?
▲病因
當冰冷的食物突然大量進入溫熱的口腔,會對口腔黏膜和蝶腭神經節造成強烈刺激,使頭部和面部的肌肉、血管收縮,引起直通大腦的一條動脈痙攣,并沖擊痛覺神經末梢,引起頭痛。
▲癥狀
“腦結冰”通常發生在前額中部或太陽穴附近,表現為瞬間劇烈刺痛,疼痛很快達到高峰,嚴重者可伴有流淚、惡心、嘔吐、肢體乏力,甚至造成短時間的血壓升高、短暫性的意識障礙等癥狀。一般持續幾分鐘可自行緩解,少數患者會持續半小時或更長時間。
“腦結冰”后怎么辦?3招緩解
吃冷飲時如感覺頭痛不適,可輕輕按摩頭部,一般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后癥狀會減輕;用舌頭頂住上顎,有助加速上顎恢復常溫;用手捂住口鼻,快速呼吸,增加進入上顎的熱氣流,緩解頭痛。
高溫天氣,怎么吃冰更合理?
▲運動或勞作后,間隔2小時再吃冷飲
運動或勞作后,頭部出汗、血管擴張,此時若猛吃冷飲,頭、面部驟然遇冷,就可能引起顱內血管功能異常,引發頭痛。建議運動或勞作后,間隔2小時再吃冷飲。
此外,運動后大汗淋漓,人體的消化系統仍處于抑制狀態,消化功能低下。若圖一時涼快和解渴而貪吃大量冷飲,很有可能會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并誘發胃腸道疾病。所以運動后,不要立即貪吃大量冷飲,此時適宜補充少量的白開水或鹽水。
▲含幾秒鐘再咽
食用冷飲時,可以先在嘴里含大約5秒鐘,讓食物在口腔中盡量多存留一會再咽下去,最大限度減少寒冷對口腔黏膜血管的刺激。如果冷飲中有其他配料,也可以先吃配料再吃“冰”。
▲中午吃、飯后吃
醫生表示,空腹吃“冰”,會對胃腸造成刺激。相對來說,飯后吃冷飲對身體影響小一些。為了最大程度減輕冷飲對身體的影響,可以選擇在中午12點到下午3點之間吃冷飲。
▲避免在短時間內連續大量攝入冰食或冷飲
冰鎮飲料每次不要超過150毫升,相當于普通礦泉水瓶的1/3。
雪糕、冰棒每次最多吃一根。
喝冰鎮飲料最好小口慢飲。
有偏頭痛等頭痛史或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應慎食冷飲。
科科提醒大家:高溫天要科學飲食、及時補水,食用冷飲后,若持續惡心、嘔吐、頭痛,建議及時就醫。
來源: 央視一套、國家應急廣播、《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