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推介發布2025年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共遴選主導品種133個、主推技術143項,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淮麥33”(小麥)、“南粳5718”(水稻)、“南粳9108”(水稻)、“蘇綠7號”(綠豆)4個品種入選全國主導品種;主持的“玉米食用豆帶狀復合種植高效栽培技術”等5項技術入選全國主推技術。
此次多項成果入選主導品種主推技術,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聚焦核心攻關、服務產業需求的標志性進展,體現了我院在保障糧食安全、推動綠色發展和促進提質增效中的積極作為。未來,江蘇省農業科院將持續強化高水平農業科技創新,緊緊結合省委省政府部署和江蘇產業實際,圍繞生物育種、智慧農業、綠色低碳、營養健康四大方向,加快培育突破性品種,研發新型適用技術,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支撐。
主導品種陣列:
1淮麥33
淮麥33是江蘇省農業科院淮陰所育成的高產穩產廣適小麥品種,2013年通過江蘇省審定,2024年通過河北省審定。2020年高產攻關畝產827.5公斤創江蘇省高產紀錄,2022—2024年連續三年被農業農村部列為主導品種,多次被列為江蘇省主推品種,適宜在黃淮南片麥區及河北省中南部冬麥區種植。自審定以來,累計推廣面積3000余萬畝。
2南粳5718
南粳5718是江蘇省農業科院糧作所育成的優良食味水稻品種,2019年通過江蘇省審定,2021年擴區審定和安徽省引種備案。2021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超級稻品種。年推廣種植面積170多萬畝,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3****南粳9108
南粳9108是江蘇省農業科院糧作所育成的優良食味水稻品種,2013年通過江蘇省審定,具有食味佳、香味濃郁、豐產性好等特點。入選農業農村部超級稻品種、農業農村部糧油生產主導品種,年推廣種植面積超過500萬畝,是全國年推廣面積前三的常規稻品種。
4****蘇綠7號
蘇綠7號是江蘇省農業科院經作所育成的優質綠豆新品種,具有抗豆象、抗葉斑病、一次性成熟、直立抗倒、大粒高產、色澤明亮,品質好等特點。2015年通過江蘇省審定,2025年入選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并連續多年被列為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和江蘇省特糧特經產業技術體系主導品種。平均產量165.12公斤/畝,高產潛力可達230.46公斤/畝。適宜在全國綠豆主產區推廣種植,尤其適合規模化、機械化生產需求。
主推技術陣列:
1玉米食用豆帶狀復合種植高效栽培技術
玉米食用豆帶狀復合種植高效栽培技術是江蘇省農業科院經作所主持的一項核心技術。該技術針對我國植物蛋白供給不足問題,通過玉米食用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在不影響水稻、玉米等主要糧油作物生產的情況下,擴大植物蛋白產能,多渠道拓展優質蛋白來源。
技術要點:1.優選良種(玉米:選用株型緊湊、熟期適中、耐密抗倒、適宜機收的穩產高產品種;綠豆選用耐蔭、耐密、抗倒、早熟、抗病和宜機收的品種);2.擴間增光;3.縮株增密(玉米密度應與當地同品種凈作玉米密度相當,一行玉米的株數相當于凈作玉米2行的株數;綠豆密度達到當地同品種凈作密度的70%以上);4.適期播種;5.綠色防控、精簡施肥、安全高效除草;6.適時機收。該技術在江蘇、河南、安徽、河北等地進行了多年示范、推廣,綜合經濟效益提高200元/畝以上。相關成果先后獲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等;連續多年在全國食用豆主產區開展示范應用。
2稻茬麥田雜草綠色防控技術
稻茬麥田雜草綠色防控技術是江蘇省農業科院植保所主持的一項核心技術。該技術針對稻茬麥田雜草密度大、出苗期長、抗性復雜、危害重等問題,根據稻茬小麥綠色高產優質栽培要求、雜草田間發生節律和除草劑特性,以小麥播后早期土壤封閉或封殺兼顧化除為核心,結合農業措施促苗抑草和早春視草情補治,構建了稻茬麥田草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在江蘇、安徽等地進行了大面積推廣應用。該技術較常規“一封一殺一補”控草技術可減少1~2次化除,實現雜草綜合防效達95%以上,除草劑減量35%以上,每畝節約成本30~60元、增產40公斤以上。
3設施西瓜甜瓜雙減提質增效生產技術
設施西瓜甜瓜雙減提質增效生產技術是我院蔬菜所主持的一項核心技術。該技術以健康嫁接育苗生產、精準水肥調優滴灌、連作障礙生態防控等技術為核心,集成設施機械化耕作、病蟲害綠色防治、產品質量管控等配套技術的系統解決方案。針對長江流域及黃淮海地區設施西瓜甜瓜產品品質參差不齊、配套輕簡化栽培技術缺乏等問題,集成示范推廣設施西瓜甜瓜雙減提質增效生產技術體系,畝均節本約350元,每畝新增純收益約1500元,化學農藥和肥料用量分別降低24.32%和22.86%,標準商品瓜占比達95%以上。該技術已在長江流域及黃淮海地區應用推廣。
4南方農區肉羊全舍飼集約化生產技術
南方農區肉羊全舍飼集約化生產技術是江蘇省農業科院畜牧所主持的一項核心技術。該技術針對南方農區飼養方式落后、效率低、成本高、飼草料短缺等問題,圍繞降本提質增效,布局實用集約化技術方案。核心技術包括高效繁育技術,通過早期斷奶和專用開口料,實現母羊三年五產,羔羊成活率提高10個以上百分點;分階段發酵及顆粒化全混日糧技術,利用秸稈等資源降本18%,育肥周期縮短30天;配套設施工程實現智能化管理;秸稈微貯技術緩解飼草短缺;生物安全防控減少疫病發生。該技術適用于我國華中、華東及華南等非糧飼料資源較為豐富的農區。
5家禽養殖抗菌藥減量使用關鍵技術
家禽養殖抗菌藥減量使用關鍵技術是江蘇省農業科院質量安全所主持的一項核心技術。該技術針對家禽養殖“生物安全體系不完善造成細菌疾病防不住”、“致病性病原不清造成盲目用藥治不準”、“替抗產品良莠不齊導致替抗替不了”三大問題,通過在全省建立養殖場致病菌長期定點監測平臺、解析致病菌傳播途徑及耐藥機制基礎上,建立了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研發了養殖場病原菌高通量快速診斷技術實現精準用藥,篩選研發出高效替抗產品和腸道保健等關鍵核心技術,配套家禽養殖環境智能化管控及預警技術與HACCP管理程序,實現規模化家禽養殖抗菌藥減量使用70%以上。依托該技術建立產學研用聯合技術推廣體系在江蘇推廣示范超2億羽,獲專利與新獸藥證書23件。相關成果入選2020年中國農業十大進展、2024和2025年省農業主推技術、省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獲省獎和學會獎5項,示范縣獲評“2023年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效果突出縣市”,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家禽養殖環境及病原智能化監測系統示意圖
上述**主推技術陣列中,****玉米食用豆帶狀復合種植高效栽培技術、****設施西瓜甜瓜雙減提質增效生產技術、**南方農區肉羊全舍飼集約化生產技術、南方農區肉羊全舍飼集約化生產技術等三項技術主要在六合基地開展。
來源: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