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高杰

人們常說,人到中年,歲月不饒人。如今一項對不同器官蛋白質隨時間變化的詳盡分析證實了這一點——人類衰老并非勻速進行50歲左右會出現“斷崖式衰老”且不同器官的衰老速度存在差異尤其是血管,衰老得更快該研究還確定了可能加速衰老進程的分子相關成果于7月25日在《細胞》上發表

衰老并非勻速進行

德國耶拿萊布尼茨老齡化研究所弗里茨·李普曼研究所Maja Olecka(未參與此項研究)表示,盡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衰老并非線性變化,而是會經歷快速變化的階段,但在科學家將50歲確定為“危機點”之前,還需要開展更大規模的研究。“衰老會出現一系列相關變化,但目前仍難以就轉折點的時間得出普遍結論。”

圖源:包圖網

不同器官衰老速度大不同

此前研究就表明,不同器官的衰老速度可能不同。為了進一步探究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及其同事收集了76名因意外腦損傷死亡的14~68歲中國人的組織樣本。樣本涵蓋人體8大系統的器官,包括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等。

研究人員隨后創建了每個樣本中蛋白質的目錄,發現48種與疾病相關的蛋白質的表達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而且在30歲左右,負責產生各種激素的腎上腺就出現了早期變化。

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遺傳學家Michael Snyder指出,這與之前的數據非常吻合,符合“激素和代謝調控至關重要”這一觀點。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方面會發生一些最顯著的變化。


圖源:論文截圖

研究結果顯示,人類在45~55歲期間,蛋白質水平會發生巨大變化,這是一個轉折點。其中,變化最為顯著的是主動脈(人體主要動脈,負責將含氧血液從心臟輸送出去)。研究團隊發現,主動脈產生的一種蛋白質,當將其用于小鼠時,會引發小鼠加速衰老的跡象。劉光慧推測,血管就像一個通道,會將促進衰老的分子輸送到全身各處。

Michael Snyder表示,這項研究是對其他相關研究的重要補充。以往的一些研究通過分析血液中循環的分子(而非從單個器官提取的組織樣本)來監測與年齡相關的變化。

他說:“我們就像一輛汽車,有些部件磨損得更快。了解哪些部件容易磨損,有助于研究人員開發干預方法,促進健康衰老。”

不同研究的“衰老轉折點”存在差異

去年,Michael Snyder及其同事發現,人在44~60歲左右會出現衰老轉折點。Maja Olecka說,其他研究也發現了不同時間的加速衰老現象,包括80歲左右,不過這超出了當前研究的范圍。

劉光慧表示,不同研究對“衰老轉折點”的發現存在差異,可能是源于所使用的樣本類型、人群和分析方法不同。隨著時間推移,當數據不斷積累,與衰老相關的關鍵分子通路可能會在不同研究中趨于一致。

Maja Olecka稱,這些數據將會快速積累,因為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在研究中納入詳細的時間序列,而不僅僅是簡單比較“年輕”和“年老”。這些結果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員解讀這些快速變化期。“目前還不清楚是什么觸發了這一轉變點,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新興領域。”

來源: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