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洗完了?”
“嗯,沖干凈了!”
這樣的對話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但你確定,
碗真的洗干凈了嗎?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數據顯示,近年來餐飲具不合格率始終保持在13%以上,這一比例遠遠高于其他食品種類的不合格率。而在導致餐飲具不合格的諸多因素中,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殘留是主要 “元兇” 之一。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
這個聽起來頗為專業的名詞,其實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用到的洗潔精、洗衣粉里。它是一種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憑借著穩定的化學性能、強勁的去污能力以及低廉的成本,成為了各類清潔用品的核心成分。然而,正是這種“好用” 的成分,一旦在餐具上留下痕跡,就可能悄無聲息地威脅到我們的健康。長期低劑量攝入可能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對肝臟、腎臟等重要器官造成慢性損傷。尤其對于免疫力相對較弱的兒童、老人和病人來說,面臨這種危害的風險會更高。
為何洗滌劑總“賴” 在餐具上不走?
很多人疑惑,明明已經認真清洗了餐具,為什么還會有洗滌劑殘留呢?其實,這背后涉及多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清洗流程不當是重要因素。比如沖洗不充分,洗滌劑還沒被徹底沖掉就結束了清洗;或者洗滌劑過量使用,超出了實際所需的量;還有就是清洗設備維護不足,設備本身存在污漬等問題,這些都會直接影響清潔效果,導致洗滌劑殘留。
其次,操作過程中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像餐具疊放著清洗,會導致部分區域難以被徹底沖洗到;浸泡時間過長,可能讓洗滌劑與餐具表面的污垢結合得更緊密,增加清洗難度;洗消池混用造成的交叉污染,會讓已經洗凈的餐具再次沾染洗滌劑;此外,未用足量流動水多次沖洗,也會留下清潔隱患,使洗滌劑殘留在餐具上。
再者,餐具材質本身的特性同樣關鍵。表面多孔或粗糙的陶瓷、木質等餐具,其表面結構容易吸附洗滌劑,而且一旦吸附后就很難被徹底洗凈,這也使得洗滌劑殘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另外,洗滌劑質量問題也會直接影響清潔結果。原材料本身成分超標,都會導致洗滌劑本身存在問題,進而增加在餐具上殘留的風險。
3 步避開洗滌劑殘留,守護健康
1.從正規渠道購買合格洗滌劑
購買洗滌劑時,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仔細查看包裝上的廠名、廠址、產品批號等信息。同時,要關注洗潔精是否符合國標《GB14930.1-202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洗滌劑》或是《GB/T 9985-2022 手洗餐具用洗滌劑》,選擇符合標準的產品,從源頭減少隱患。
小編自己拍的
2. 科學控制用量,合理沖洗
很多人習慣擠一大坨洗潔精,其實完全沒有必要,1-2毫升約黃豆大小)就足夠清洗一餐的碗碟。過量使用不僅浪費,反而會增加殘留風險。
沖洗要“分階段” 進行。先用海綿蘸取少量洗潔精仔細擦洗餐具,之后用流動水沖洗30秒以上,如果沖洗后還有泡沫,說明洗滌劑沒有沖干凈,需要繼續沖洗。最后,將碗碟倒扣在瀝水架上,這樣可以減少二次污染。
3.選對清潔工具,保持工具潔凈
絲瓜絡、天然椰殼纖維刷的吸附性弱于海綿,使用它們能減少洗滌劑在工具上的殘留,進而減少餐具上的洗滌劑殘留。而且,洗完餐具后記得將清潔工具徹底晾干,避免細菌滋生,影響下次使用時的清潔效果。
做好以上幾點,才能讓我們使用的餐具真正潔凈無憂,守護好家人的健康。
作者:四月
來源: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