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 實習生周思彤)《自然·醫學》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超加工飲食對減重和降低心血管代謝疾病風險的效果可能不如最少加工飲食,即使這兩種飲食都遵循相同的健康飲食指南。研究結果基于臨床試驗,揭示了在整體營養構成之外,食品加工程度對特定健康結局的可能影響。

近幾十年來,全球超加工食物消耗量快速增加。這類食品包括早餐谷物、甜食和量產的面包。雖然大量研究發現,高攝入超加工食品影響健康,但這些數據常受限于混雜因素,無法建立因果關系。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團隊開展了一項隨機交叉試驗,比較了以超加工食品為主和以最少加工食品為主的飲食,這兩種飲食結構都遵循了英國《健康飲食指南》。《健康飲食指南》是一份促進健康均衡營養的國家飲食建議。試驗中的55名成人或接受預制的超加工食品,如早餐谷物或即食千層意面;或接受預制的最少加工食品,如自制肉醬意面,這些食品在8周內分別配送到家。休息4周后,受試者換成另一種飲食再繼續8周。

盡管遵循《健康飲食指南》的兩種飲食都能在8周內顯著減重,不過,最少加工飲食的平均減重量為2%,而超加工飲食只有1%。除了減重,最少加工飲食能更有效地改善與心血管代謝健康指標相關的身體成分,如降低脂肪總量、內臟脂肪和甘油三酯水平(但超加工飲食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更低)。同時,在吃最少加工飲食期間,人們自述對食物渴望的控制力要顯著高于超加工飲食。

結果表明,即使都遵循《健康飲食指南》,食品加工程度也能影響體重管理和心血管代謝健康。這對肥胖及相關代謝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