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吃一根冰棍成為許多人消暑的首選。然而,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剛舔了幾口冰棍,突然發現冰棍“變色”了,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網友分享自己吃冰棍遇到的“奇事”圖源:小紅書用戶@摸魚摸到點閘門
這種情況多半是你的口腔被冰棍或冰鎮食物“凍”傷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么吃冰棍會導致舌頭以及口腔黏膜被粘住,甚至流血,以及如何正確處理和預防這類問題。
01、為什么吃冰棍時舌頭會被粘住?
實際上,舌頭或口腔黏膜被冰棍粘住這種現象,和冬天在室外舔金屬制品時被粘住類似,都是涉及熱傳導、相變和生物組織相互作用的經典物理學案例。
不要嘗試在冬天的室外舔金屬柱子
圖源:電影《A Christmas Story》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熱傳導的快速發生:當溫暖的舌頭(溫度約36°C)接觸遠低于冰點的冰棍或金屬表面(通常≤0°C)時,熱量會從舌頭迅速傳導到低溫物體上。金屬和冰都是優良的熱導體(尤其是金屬,導熱系數極高),能極快地吸收舌頭表面的熱量,導致接觸點溫度驟降。
隨后發生唾液由液態轉變為固態的相變:舌頭表面覆蓋的唾液在接觸低溫物體時會發生快速冷卻。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當接觸面溫度降至0°C以下時,唾液開始凝固成冰,此外唾液中的水分在舌頭與物體之間結晶,形成一層薄冰,將兩者“黏合”在一起。
實驗室模擬舌頭舔冰棍的過程
圖源:央視新聞
同樣都是冰制品,冰激淋就不會出現粘住舌頭的現象呢?
冰棍溫度更低:冰棍通常比軟冰淇淋更冷,降溫更快,唾液結冰速度也更快。
冰棍質地更硬:冰棍是固態冰塊,而軟冰淇淋含有更多的空氣和脂肪,質地更柔軟,不易快速吸熱。
冰棍接觸面積更大:舔冰棍時,舌頭往往大面積貼合冰面,而吃冰淇淋時通常是“舀著吃”,接觸面較小。
02、舌頭被冰棍粘住流血,怎么處理?
當舌頭或者嘴唇等部位被冰棍粘住時,很多人會下意識地用力拉扯,這可能導致舌頭或口腔內壁的黏膜被撕破,造成輕微出血。而如果你本身有牙齦炎、牙周病等問題,也可能因刺激導致牙齦出血。此外,低溫還會影響我們對痛覺的感知,導致受傷而不自知。
那么,怎樣的處理方式才算正確呢?
舌頭被粘住時,千萬不要強行拉扯!這會導致更嚴重的撕裂傷。正確的做法是:
用溫水輕輕融化:可以含或者澆一些溫水,讓冰慢慢融化,舌頭自然脫離。
緩慢呼氣加熱:如果身邊沒有溫水,可以對著粘住的部位輕輕哈氣,利用體溫使冰融化。
實驗室模擬溫水解救舌頭的過程
圖源:央視新聞
如果流血了怎么辦?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出血量很少,無需處理,可以自行止血。假如出血量有點多時,可以試一試以下的處理步驟:
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內的血液和冰碴。
含一塊干凈紗布或棉球,輕輕按壓出血部位5~10分鐘。
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如過燙、辛辣食物),以免加重刺激。
假如出血不止或傷口較大,建議及時就醫檢查,防止感染。
03、日常生活中需關注口腔黏膜健康
口腔黏膜是抵御外界病菌的第一道屏障,因此保護它的健康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飲食的實用建議:
(1)避免過燙或者過冷的食物:食物以及飲品溫度控制在60℃以下(溫熱不燙嘴),同時避免交替食用冰火兩重天的食物(如熱火鍋配冰飲料)。
麻辣火鍋配冰飲,無形中會傷害到我們的口腔黏膜
圖源:圖蟲創意
(2)保持口腔濕潤:唾液能沖刷細菌、中和酸性環境,干燥的口腔易滋生細菌或引發潰瘍,因此保證每日飲水量:1500~2000ml(少量多次)。
(3)杜絕檳榔及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檳榔堿會直接損傷黏膜,誘發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癌前病變)。此外,如果同時使用煙草,會導致致癌風險倍增,因此最好能做到戒煙限酒。
作者:駱丹鋒,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口腔矯形科 博士
策劃&編輯:rain
題圖:稿定設計
來源: 上海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