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預警頻發,中暑風險陡增,現在還正處于悶熱潮濕的三伏天。
藿香正氣水,作為家喻戶曉的“防暑神藥”,被很多人視為夏季必備。然而,用錯藥物不僅無效,更可能加重病情!科學認識中暑類型,合理選擇藥物至關重要。
【中暑分“陰陽” 用藥大不同】
從中醫角度來說,中暑有“陽暑”和“陰暑”之分。
**陽暑:**通常為高溫暴曬引發,典型癥狀為體溫飆升(超過38℃)、大汗、口渴、乏力等。此時,體內猶如有“熊熊烈火”,急需散熱降溫。
藿香正氣水是禁忌!其含有40%-50%酒精,會加速脫水;辛溫組方(藿香、紫蘇等)更是“火上澆油”,可能加重高熱、誘發心悸甚至意識障礙。
正確應對—— 立即轉移至陰涼處,解開衣物,用涼水擦拭身體(腋下、頸部是重點),少量多次補充含電解質的飲品(如淡鹽水、運動飲料)。若體溫超過38℃或出現意識模糊、抽搐,需立即送醫!
**陰暑:**貪涼過度(猛吹空調、狂飲冷食)所致,典型癥狀為頭痛無汗、惡心嘔吐、腹脹腹瀉、輕微發熱。本質是“寒包火”——外感風寒,內蘊暑濕。
藿香正氣水是對癥良藥!其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專治這種“外寒內濕”引起的頭昏腦漲、胸悶惡心、便溏苔膩。
【藿香正氣“大家族” 看清成分再選擇】
市面上,“藿香正氣”劑型多樣,核心差異在于是否含酒精。
**藿香正氣水:**成品含40%-50%酒精。駕駛員、高空作業者、服藥期間禁用。
**藿香正氣口服液/膠囊/滴丸:**成品不含酒精。適用人群更廣(酒精敏感者可選),安全性更高。
重要提示——
**警惕雙硫侖樣反應:**藿香正氣水(含酒精)+頭孢類藥物=危險!二者同時服用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導致氣短、嘔吐、心悸,甚至休克等風險。因此,服藥前后7天應嚴格避免同服。
**禁忌人群:**老人、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及對成分過敏者慎用或禁用,務必遵醫囑。
【防暑藥多樣 各自有所長】
除了藿香正氣,還有一些常用防暑中成藥可應對不同癥狀。
1. 十滴水——
**適用:**中暑引起的急性頭暈、惡心、腹痛、胃腸不適(如高溫勞作后突發不適)。
**注意:**含樟腦、辣椒等成分,藥性較峻,孕婦禁用,駕駛員、高空作業者慎用。多用于短期救急。
2. 保濟丸——
**適用:**暑濕困阻脾胃導致的惡心嘔吐、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適合外出旅行時攜帶,可應對因水土不服導致的腸胃問題。專門應對“桑拿天”。
**注意:**性偏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宜久服,孕婦忌服。
北辰醫院中醫科溫馨提示您:防暑無小事,用藥須科學!
信息來源 | 綜合自國家應急廣播、生命時報
來源: 北辰醫院資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