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防控基孔肯雅熱,佛山釋放了不咬人的蚊子捕食咬人蚊子

引發網友熱議:

**這是什么物種?**大量釋放會不會破壞當地生態平衡?

蘭州大學生態學院教授趙序茅解釋此次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傳播媒介是白紋伊蚊 俗稱花蚊子。

佛山采用典型生物防治方法,釋放了兩支“蚊子大軍”。

第一支是**華麗巨蚊,**它是白紋伊蚊的天敵,其體型較大 身體呈紫紅色,幼蟲生長環境與白紋伊蚊幼蟲接近,均偏好屋頂積水 樹洞 花盆等小型容器。

同一環境中 白紋伊蚊幼蟲,會成為華麗巨蚊幼蟲的食物,研究顯示 **華麗巨蚊幼蟲3周內可吃掉,****80—100條白紋伊蚊幼蟲。此外 華麗巨蚊幼蟲期“吃葷”,成蟲期卻“吃素”且雌雄成蚊均不吸血,**以植物汁液和花蜜為食,是名副其實的,人畜無害的“好蚊子”。

第二支“蚊子大軍”是**“絕育蚊子”**

即攜帶沃爾巴克菌的雄性白紋伊蚊,在中山大學“蚊子工廠”里,科學家給這些雄蚊做了“絕育手術”,它們與野外雌蚊交配產生的卵無法正常孵化,相當于**給目標種群的繁育按下“暫停鍵”,**另外 雄蚊本身不吸血,也就不會傳播疾病。

**至于網友關心的,**大量釋放華麗巨蚊會不會造成生態失衡

趙序茅回應:不用擔心!

因為華麗巨蚊幼蟲對水質要求高

只在清潔積水中才能存活

城市排水系統的快速變化

會隨時破壞其孳生環境

加之成蟲以植物汁液和花蜜為食

不吸血 不侵擾人畜 不越冬

無法像白紋伊蚊那樣

隨集裝箱 輪胎全球擴散

因此 不會對其他物種的種群帶來困擾

出于謹慎考慮 佛山市疾控中心

已啟動至少兩年的生態跟蹤

每月在投放點及周邊設置

浮游生物 底棲動物 兩棲類及鳥類監測樣方

一旦發現本地物種結構異常

可隨時調整或停止投放

而釋放的絕育雄蚊自帶“遺傳剎車”

其攜帶的沃爾巴克菌只在蚊體內生存

不會感染蜜蜂 蝴蝶 鳥類或人類

且無法傳給下一代

實驗室還利用“雌雄分離機”

把雌蚊剔除率控制在十萬分之一以下

避免意外放雌

廣州市疾控中心曾做過對照實驗

在3平方公里試驗區

連續投放絕育雄蚊6個月后

白紋伊蚊成蚊密度下降94%

同期對照區僅下降12%

面對蚊蟲叮咬,個人如何防護?

  • 定期清理自家庭院和室內可能積水的容器,如花盆托盤、飲水機托盤、地漏處等;
  • 安裝紗門、紗窗,減少蚊蟲進入室內;
  • 外出時穿淺色長袖長褲,減少皮膚裸露;
  • 可以在皮膚暴露部位使用驅蚊液,或噴灑在衣服上;
  • 室內滅蚊以電蚊拍、滅蚊燈等為主,可輔以電蚊香等。

來源: 中國科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