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不是一家人,卻有萬家燈火的溫暖。”盛夏的清晨,陽光漫過舞鋼市萬福健康養(yǎng)老中心一塵不染的玻璃窗,讓老人們顯得格外青春活力,在薄荷綠的墻壁上,貼滿了五顏六色的便簽紙,像一片永不凋零的花海。這里是養(yǎng)老院老人們口中的“心語心愿墻”,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承載了老人的情感與時光的故事。每一張便簽,都記錄著老人們的心愿、回憶,也凝結著護理員的牽掛與期盼,仿佛將日常的溫暖歲月、彼此的心意都收納其中,讓這面普通的墻有了厚重的情感分量,也讓老人們的晚年生活如同溫暖的晚晴般舒適、安寧,充滿暖意,更映照出護理員們日夜守護的赤誠之心。
一箋心語,溫藏著最樸素的期盼
該養(yǎng)老院“心語心愿墻”的第一張便簽,寫于2023年的秋天,院長孟麗霞在一次查房時,發(fā)現(xiàn)84歲的牛姨總對著窗外發(fā)呆,詢問后才得知她想回農村老家看一看老宅子,因子女都在外地,自己無法回去。孟麗霞悄悄寫下“牛姨的愿望一定能實現(xiàn)”貼在墻上,這枚“愛的種子”很快生根發(fā)芽,第三天,孟麗霞開車陪著老人回尹集鎮(zhèn)雞山村老家......老人感動的說:“好閨女,謝謝你,了去了我的一塊心愿,你比親閨女還親哩。”
在夜晚巡查時,孟麗霞院長看見93歲的抗美援朝老兵于姨,對著年輕時穿著志愿軍服裝照的照片,浮想參加朝鮮戰(zhàn)爭的崢嶸歲月,孟麗霞院長便在便簽上寫下“于姨,您為祖國的和平安全,拋頭顱撒熱血,赴朝參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祖國和人民是不會忘記您得。”輕輕貼在她床頭的墻上。第二天,于姨用顫抖的手回了一句“好孩子,謝謝你還記得。”連不愛說話的劉姨也顫巍巍寫下“謝謝你們,比親人還親。”和藹可親的醫(yī)務室值班醫(yī)生趙云鴿也悄悄貼上“愿每位老人天天開心,身體健康長壽”。短短一周,空白的墻面便成了溫暖的“心語森林”。如今,這面墻已貼滿150張便簽,有的是護理員為失智老人標注的“今天吃了兩碗粥,很棒”,有的是集體心愿“下周去采摘園,品嘗新鮮桃子”,字字句句都浸著煙火氣里的真情。
這里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藏著最動人的牽掛。護理員小李為患阿爾茨海默癥的魏叔寫下“記得今天的夕陽很美,就像您年輕時的笑容”;護理員王玲給行動不便的梅姨留言“明天我推您去生態(tài)花園看新開的櫻花”。孟麗霞院長說:“這面墻是養(yǎng)老院的‘晴雨表’,字里行間都是心與心的對話,充滿了愛的氛圍。”
晝夜守護,用行動詮釋“老吾老”
“心語心愿墻”上的期盼,在護理員的日常工作中一個個地悄然實現(xiàn)。凌晨五點,當人們還在沉睡,護理員們的腳步聲便驚醒了養(yǎng)老院的寂靜。為失能老人翻身、擦洗,幫糖尿病老人測血糖,給吞咽困難的老人準備流質早餐。82歲的楊姨因大腦出血后遺癥,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護理員袁書麗總是一勺一勺的耐心喂她,這一喂就是三年多。這期間,她能從老人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里看懂老人心里的需求。“昨天,在養(yǎng)老院的組織下,我們去電影城觀看了《南京照相館》影片,實現(xiàn)了我的一個心愿,通過觀影讓我們重溫民族危亡時刻的抗爭故事,時刻牢記歷史,銘記先輩的民族抗爭精神。”今年93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河南省地質四隊原高級工程師吳應詳老人在“心語心愿墻”上寫道。
上午10時20分,護理站的電話突然響起,74歲的閆姨血糖突然降低,處于低血糖昏迷狀態(tài)。護理員們分工明確,有人迅速取來急救藥,有人撥打120,有人緊緊握住老人的手輕聲安撫。直到救護車呼嘯而至,大家才發(fā)現(xiàn),領頭的護理部主任孫茜后背已被汗水浸透。這樣的緊急時刻時有發(fā)生,但每次都能化險為夷,靠的正是護理員們練就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孟麗霞院長說:“老人們把命交到我們手上,不能有半點差錯。”
夜幕降臨,護理員們仍在巡視。80歲的劉叔總在深夜驚醒,護理員小蘇便搬了張折疊床守在她床邊,輕輕哼著老歌哄老人入睡。“老人們就像孩子,需要有人陪、需要人來哄。”小蘇耐心的說。
歲月情長,讓晚年生活情深含暖
在萬福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早已超越了“養(yǎng)老”本身,被賦予了更溫暖的大家庭。護理員們記得每位老人的喜好,給愛唱歌的王建平、候文杰、齊桂貞等老人搭建“文化娛樂戲臺”“網紅打卡點”,陪愛下象棋的馬叔、羅叔、李叔研究棋譜,幫愛寫毛筆字的于進、郭占元裱糊作品。去年重陽節(jié),該養(yǎng)老院照著心語墻上的心愿,先后舉辦了“燃冬運動會”“運動文化達人秀”“音樂晚會”等特色品牌活動。81歲的退休教師候文杰女士高興地說:“開展這樣的文體娛樂活動,不僅讓我們鍛煉了身體素質,還讓我們感受到了萬福養(yǎng)老院大家庭的溫暖,彼此之間增進了友誼。”
特別是音樂晚會,讓每一個老人流連忘返,當音樂響起,看著老人們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孟麗霞院長突然明白:“所謂愛心,不過是把老人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所謂溫度,就是讓他們覺得,晚年生活依然值得期待。”74歲的該市人民醫(yī)院退休職工郭翠芬女士,也深有感觸地說:“我每天參加文體娛樂活動,腿痛病也好了,心情非常舒暢,晚上睡覺可香啦。”
夕陽西下時,老人們常坐在老年科普大學分校演播廳相互分享著自己的“心語心愿”與祝福,護理員陪坐在老人身旁,念著心語墻上的便簽給視力不好的老人聽。“你看,愿王姨的笑聲像鈴鐺一樣,笑的特別開心”“盼董叔的腿能多走兩步,今天繞花園走了2圈啦!”歡聲笑語里,“心語心愿墻”紙上的字跡或許會褪色,但那些藏在字里行間的愛,早已刻進日復一日的陪伴里。(葛巖紅 文圖)
來源: 科學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