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周洪直 北京工業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高級實驗師 碩士生導師

最近,“甲醛”一詞頻頻登上熱搜:女孩因收藏數百枚“吧唧 徽章”(圓形動漫徽章)導致臥室甲醛超標送醫;

#快遞紙箱 甲醛#引發熱議;更早些時候的#杭州甲醛房#事件也讓人心有余悸。

一、為什么這些日常物品會變成甲醛源?

答案藏在炎熱的夏天里——高溫高濕的天氣,正是甲醛加速釋放的“黃金時期”。無論是堆在墻角的快遞箱,還是擠滿收納盒的吧唧徽章,都可能在這個季節悄悄釋放更多甲醛。

案例中,女孩臥室甲醛濃度接近國標2倍;而在夏季悶熱環境下,快遞紙箱中甲醛釋放量可能飆升50%以上!

二、為何夏季成了甲醛的“狂歡季”?

1.高溫是加速器:

溫度每升高8℃,甲醛的釋放速度會翻倍。炎炎夏日,室溫輕松突破30℃,甲醛釋放自然“火力全開”。

2.高濕是催化劑:

當空氣濕度超過70%時,板材、膠水中的甲醛更容易“跑”出來,滲出量顯著增加。雨季和空調房的悶濕環境,更是給了甲醛絕佳機會。

3.密閉是溫床:

為了享受空調涼風,我們常緊閉門窗。殊不知,這會讓釋放出的甲醛無處可逃,濃度可能在幾小時內就快速飆升。

甲醛并非“焊死”在物體里。很多劣質紙箱、徽章背膠中使用的“脲醛樹脂膠”,就像一個甲醛“小倉庫”。高溫高濕就像按下了“釋放鍵”,讓這個倉庫持續分解,不斷釋放出游離的甲醛氣體。

三、身體拉響的“甲醛警報”:別誤當小毛病!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尤其在特定房間(如新裝修房、密閉置物間)里更加明顯,而離開后就會緩解,那就要警惕可能是甲醛超標:

1.呼吸道:總覺得喉嚨干癢、想咳又沒痰(晚上可能更厲害),或者感覺喉嚨有東西堵著(注意有沒有其他過敏原)。

2.眼睛:無緣無故流眼淚、眼睛干澀發紅(小朋友可能會頻繁揉眼睛)。

3.皮膚:脖子、手腕這些露在外面的地方,突然冒出紅疹子,癢癢的。

4.精神頭:注意力很難集中,感覺昏昏沉沉,午睡后反而更累。

關鍵信號:如果離開這個房間后,不舒服的感覺有所減輕,這很可能是甲醛在作祟!

四、流行的除醛法?小心掉進這些“坑”!

X網傳各種綠植可以除醛?杯水車薪!

綠蘿等植物確實能吸收一點點甲醛,但效果微乎其微。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環境技術研究中心的實驗證明:在一個20㎡的房間想靠綠植除掉90%的甲醛?你需要密密麻麻地擺上60盆綠植!這簡直是把家變成植物大棚。

X柚子皮、洋蔥?嗅覺欺騙大師!

它們只是用強烈的氣味蓋住了甲醛的刺激性味道,根本沒有分解或去除甲醛的能力。大量堆放不僅沒用,反而可能腐爛發霉,帶來新的污染。

X活性炭靜置?小心變“污染彈”!

普通活性炭吸附甲醛的能力有限,通常48小時左右就“吸飽”了。如果不定期拿到太陽下充分暴曬“再生”,吸滿的活性炭會把甲醛重新吐回空氣中,變成新的污染源。市面上很多活性炭效果還未必達標。

X光靠通風?治標難治本!

甲醛在室內有“三重身份”:飄在空氣中的(游離態)、粘在家具表面的(吸附態)、深藏在物體內部的(結合態)。開窗通風主要能帶走游離態的甲醛。但對危害最大、釋放最持久的結合態甲醛(藏在板材、膠水里),通風的效果就非常有限了。

五、科學除醛,這樣做更靠譜!

面對甲醛,與其恐慌,不如科學應對。專家表示,除甲醛第一步是源頭控制,第二步是通風稀釋,第三步則是凈化控制。

1.源頭攔截:給風險物品“立規矩”

吧唧徽章:風險主要在背膠(常用含甲醛的脲醛樹脂膠)。新買的徽章,拆封后先通風晾曬3天再收納。

盡量選擇磁吸款,替代需要膠貼的款式。

快遞紙箱:油墨和膠水在高溫高濕下易釋放甲醛。拆完快遞,紙箱盡快處理掉!如果實在需要暫時存放,請務必將其放在陽臺等通風處。

“捏捏樂”等軟膠玩具:警惕劣質工業膠水。購買時聞氣味,有刺鼻異味的堅決不要買。

2.加速釋放:高溫熏蒸“逼”出來

在柜子/盒子里放一個加濕器(或一碗熱水)和一個小型取暖器(設置60℃左右),關門關盒熏蒸2小時。

然后徹底開窗通風1小時,把“逼出”的甲醛排走。

原理:人為制造高溫高濕環境,迫使深層的結合態甲醛加速釋放,效率遠超普通通風。

注意:只適用于耐高溫的物體和較小空間! 操作時人必須離開房間/遠離處理區域,確保安全。

3.分解清除:選對工具事半功倍

物體表面:用弱堿性的肥皂水(pH值9-10) 經常擦拭家具、臺面等。肥皂水能與甲醛反應生成無害物質。

空氣中:開啟帶有真正甲醛分解濾芯的空氣凈化器,持續凈化。

抽屜、柜子角落:放置改性活性炭包(添加了二氧化錳MnO?等催化劑,能促進甲醛分解)。記住每月至少暴曬4小時“再生”一次。

4.長效防護:控制濕度是關鍵

梅雨季節或潮濕天氣,使用除濕機將室內濕度控制在60%以下,能有效抑制甲醛釋放。也可以在房間角落放幾盆敞開的水(甲醛微溶于水),雖然溶解量有限,但作為輔助調節濕度的手段,記得每周最少換水2次,防止滋生細菌。

5.兒童、孕婦家庭:防護要升級

睡眠安全:千萬別把吧唧徽章放在孩子床頭!兒童呼吸體位高度(約0.8-1.5米)往往是甲醛更容易積聚的區域。

應急清潔:備點酒精棉片和生理鹽水噴霧。接觸新快遞箱或可疑物品后,及時用酒精棉片擦擦手,用生理鹽水噴噴鼻子清潔一下。

檢測指標:如有需要,可以在家中準備一臺甲醛檢測儀。兒童房的甲醛濃度,強烈建議控制在≤0.05mg/m3(比國標更嚴格),一旦超標務必采取措施。

六、除醛是持久戰,科學管理不焦慮

甲醛的釋放期確實漫長,可達3-15年。但不必過度恐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明確指出,在日均接觸濃度低于0.1mg/m3(我國現行國標為≤0.08mg/m3)的安全閾值下,并不構成顯著的致癌風險。

記住簡單易行的“三個一”原則,輕松管理居家甲醛:
每天一次對流通風:選在空氣較好的早晚時段(避開臭氧高的上午10點至下午4點)。

每周一次用肥皂水擦拭:清潔常接觸的家具、物品表面。

每季一次重點檢測:關注衣柜、吧唧收納區等甲醛“重災區”。

健康的生活,不在于徹底消滅甲醛,而在于用科學認知和持續管理,將它控制在安全范圍內。真正的安全感,來源于了解與行動,而非無謂的焦慮。這個夏天,就用這些科學方法,為自己和家人營造一個更安心的呼吸環境吧。

來源: 北京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