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你吃米飯更多,還是吃面食更多?

這可能關乎你的心血管健康

吃米vs吃面,怎樣對身體更好?

這篇文章,轉給家人↓↓

長期吃米和長期吃面的人

身體會有這些區別

01
**吃米vs吃面,誰的心血管更健康?**近期,有調查研究發現:吃米or吃面,**在心血管病風險上存在較大差異。**分析顯示,與吃大米的人相比,以小麥等面食為主食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40.8%,而粗糧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無明顯相關性。進一步分析顯示,在65~79歲、男性和無高血壓的老年人中,面食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更強,風險增加89.1%。

圖源:微信公共圖片庫

研究人員解釋,與精制小麥相比,大米的脂肪和鈉含量較低,且不含膽固醇,升糖指數更低,會減少人體內的氧化應激和胰島素抵抗。

與大米相比,小麥要經歷研磨成粉的過程,**精細程度更高,營養流失也更嚴重;**此外,這可能與大米和小麥的烹飪方式有關,小麥往往搭配更多紅肉、油等。

02
**吃米vs吃面,誰更容易升血糖?**在升血糖方面需要關注GI值(血糖生成指數),GI越高升血糖的速度越快、血糖波動越大,而精米和白面都屬于高GI的食物。

  • 饅頭和米飯的血糖生成指數非常接近,對升糖的影響沒有很大差異,作為主食都不利于控血糖。
  • 此外,還有很多人喜歡吃大米粥,需要注意,煮粥的時間越長GI值越高,餐后血糖反應越大。

圖源:AI生成

有些糖尿病患者擔心餐后血糖升高,刻意不吃主食,這種做法并不可取。這類人群可以通過合理搭配、用全谷物替代部分主食等方法來控制血糖。

03
**吃米vs吃面,誰更容易發胖?**對于正在控制體重的人群,可能更關注“吃米、吃面哪個更容易發胖”的問題。專家表示,有研究表明,吃面可能比吃米肥胖風險更高。

  • 營養成分不同:米和面里除碳水化合物外,還有很多其他成分。以蛋白質為例,小麥里的谷蛋白會減少體內產熱和脂肪的消耗,相對而言更易讓人發胖;米里的稻米蛋白更易促進脂肪分解,相對會減少肥胖率。
  • 煮熟后的熱量不同:生米和生面沒有煮熟時,所含熱量差別不大,但米的吸水率更高,做熟后,同等熟重面食的熱量是同等熟重米飯熱量的2倍甚至3倍。
  • 膳食結構不同:吃面時,很多人可能一餐就吃一個主食,但吃米飯時,一般會搭配蔬菜、魚蝦肉等,可以幫助促進能量平衡和代謝。

抗衰老、抗炎、減肥……

吃對主食好處多多

近期,有研究顯示,多吃全谷物、豆類、蔬菜和水果等高質量碳水化合物,對健康、抗衰老有好處。這主要是因為高質量碳水有一些突出的健康優勢。

圖源:微信公共圖片庫

高膳食纖維延緩消化,增強飽腹感,減少熱量攝入。

低升糖指數血糖波動小,減少脂肪堆積,降低糖尿病風險。

營養密度高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成分,有抗炎效果。

而經過加工、去掉了麩皮、胚芽和膳食纖維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可能不利于健康和抗衰老。

專家介紹,低質量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飯、白饅頭、面包、蛋糕等,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對其血糖損害較大;對于健康人群來說,長期、大量食用這些食物,代謝性疾病等,甚至腫瘤的發生風險都會升高

有研究發現,低質量碳水化合物甚至可能比飲食中的大多數脂肪還不利于健康。

什么是高質量碳水?

優先選擇這5類

高質量碳水又稱“好碳水”,是指那些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成分,同時升糖指數較低、飽腹感強的天然食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多項研究推薦,健康主食優選這5類高質量碳水:

01
全谷物類:糙米、燕麥、藜麥等健康優勢:保留麩皮、胚芽等完整結構,富含B族維生素、礦物質(鎂、鋅)及膳食纖維,升糖指數低。建議攝入量每日50~150克(占主食1/3以上),替代精米白面。

圖源:微信公共圖片庫

推薦食物

  • 糙米:膳食纖維是白米的3倍,鎂含量高,幫助穩定血糖。

  • 燕麥:含β-葡聚糖,可降膽固醇,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 藜麥、蕎麥: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含全部必需氨基酸,無麩質。

  • 玉米、薏米: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護眼抗氧化。

02
薯類及根莖蔬菜:紅薯、山藥等健康優勢:熱量低于米飯,富含鉀、維生素C及β-胡蘿卜素、膳食纖維,延緩血糖上升。

圖源:AI生成

推薦食物

  • 紅薯/紫薯:β-胡蘿卜素含量極高(護眼、抗氧化),維生素C超蘋果。

  • 山藥、芋頭:含黏液蛋白,保護胃黏膜,升糖指數僅50左右。

  • 蓮藕、荸薺:多糖類物質增強免疫力,維生素C含量豐富。

小提示:食用時建議蒸煮替代油炸,每餐拳頭大小(約100克)。

03
豆類:紅豆、綠豆、蕓豆等健康優勢:蛋白質含量較高,補足谷物缺乏的賴氨酸,低GI且富含鈣、鎂。與大米混合煮飯(如紅豆飯),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圖源:AI生成

推薦食物

  • 紅豆、綠豆:膳食纖維促腸道健康,花青素抗氧化。

  • 鷹嘴豆、蕓豆:葉酸和鐵含量高,尤其適合女性及素食者。

04
水果類(低糖型):藍莓、蘋果等健康優勢:果糖+膳食纖維組合緩釋能量,富含維生素C及多酚類抗氧化劑。每日200~350克(約1個蘋果+1杯藍莓),避免榨成果汁。

圖源:微信公共圖片庫

推薦食物

  • 漿果類(藍莓、草莓):花青素抗衰老,GI值約30~40。

  • 柑橘類(橙子、柚子):檸檬酸促鐵吸收,維生素含量高。

  • 蘋果、梨:果膠調節腸道菌群,餐前吃降低餐后血糖

05
深色蔬菜:南瓜、菠菜、西蘭花等健康優勢:深色部位營養密集,β-胡蘿卜素、葉酸含量突出。每日300~500克蔬菜,深色占一半。

圖源:微信公共圖片庫

  • 南瓜(貝貝南瓜):胡蘿卜素是胡蘿卜的2倍。

  • 深綠葉菜(菠菜、西蘭花):鈣和維生素K促進骨骼健康,碳水低但營養高。

來源丨央視一套微信公眾號(ID:CCTV-channel1)綜合《生活圈》、央視新聞客戶端、封面源自微信公共圖片庫

初審丨陳嘉琦 李書豪

復審丨魏星華

終審丨韓永林

來源: 央視一套微信公眾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