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么昆蟲,身體長著很長的毛刺,這種刺有沒有毒,危害那些樹種,用什么方法來防治,什么叫外來有害物種......”連日來,讓參加林技培訓人員帶著一連串的問題,跟隨著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高級工程師萬少俠,走進舞鋼市林業局在二郎山林業技術培訓中心舉辦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技術培訓現場,150余人聆聽了專家的科普講座。
培訓過程中,萬少俠首先介紹了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與識別方法,并通過圖片展示和實際案例,詳細講解了舞鋼市常見的林業有害生物特征與發生規律,楊小舟蛾、黃二星舟蛾、臭椿溝眶象、斑衣蠟蟬、連耳毒蛾等昆蟲,讓學員們對這些“森林殺手”有了直觀的認知。同時,他還強調,準確識別有害生物是有效防治的第一步,只有及時發現問題,才能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萬老師講的課,栩栩如生,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小時候在埡口西山看見櫟掌舟蛾幼蟲,只知道叫毛毛蟲,通過今天的培訓,讓我對這種害蟲有了新認識。” 埡口街道埡口村黨支部書記周艷平深有感觸地說。
授課中,萬少俠從生態系統動態平衡的視角,系統剖析了病蟲害發生的驅動機制與演化規律。他說,氣候因子的異常波動改變了害蟲生存閾值,單一樹種結構弱化了生態抗性,而人為干擾導致的生境破碎化,則進一步加劇了病蟲害的擴散風險。為此,科學合理運用生物防治手段,通過周氏嚙小蜂等天敵構建天敵-寄主的種群動態平衡,該手段具有靶向性強、生態兼容性高的技術優勢。同時,他又講解了灰喜鵲、山雀、啄不鳥等天敵捕食害蟲的生物防治技術。化學防治需嚴格遵循閾值防控原則,采用低毒、低殘留藥劑進行精準干預,并配套開展藥劑降解監測,以最大限度降低對非靶標生物及土壤-植被系統的擾動,實現林業生態系統的可持續調控。
針對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萬少俠分享了自己近年來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著力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應對不同類型的病蟲害。同時指出,加強監測預警,建立健全防控體系,是實現病蟲害早發現、早防治的重要保障。針對學員普遍關心的標本制作與昆蟲保存環節等問題,萬少俠現場演示了昆蟲標本制作的步驟,從采集、整理到固定、保存,每一個細節都講解得十分到位。他表示,標本不僅是研究有害生物的重要資料,也是科普教育的生動素材,能幫助更多人了解林業有害生物。該市楊莊鄉紅石崗村果樹種植大戶范國停高興的說:“通過近幾天的培訓,讓我學習了很多的專業知識,開闊了自己視野。”
在談到外來有害生物種類時,萬少俠聚焦加拿大一枝黃花、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病等入侵物種,深入剖析其對生態環境的威脅,并特別說明了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由于這些物種繁殖能力強,能迅速擠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間,導致原有生態系統失衡,被稱為“生態殺手”。他還提到美國白蛾以多種林木葉片為食,暴發時可將整株樹木葉片啃食殆盡,嚴重影響林業健康;松材線蟲病則通過媒介昆蟲傳播,致使松樹快速枯死,是林業生產的重大隱患。萬少俠強調指出,這些外來入侵物種已對我國林草生態系統構成嚴峻挑戰,加強監測預警與綜合防控刻不容緩。
此次培訓,內容豐富,實用性強,采取理論教學與實踐互動的方式,讓學員們現場認識外來入侵物種,深入林區識別病蟲害和不同類型的樹種,得到了學員們的一致好評。通過培訓,大家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還增強了保護森林資源的責任感。下一步,舞鋼市林業局將繼續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為建設美麗生態家園貢獻力量。(文圖 葛巖紅 )
來源: 科學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