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至,又到了穿最靚的衣服、秀最棒的身材的好時節,也到了俊男美女們直面自己的身體并且重新重視體重管理的時期了。不管是減重還是健身,很多人都會聽到類似“體成分”、“體脂率”、“體脂秤”等名詞,歸根結底,這是對于“身體成分”的探索與認識。關于身體成分的概念,一般是指組成人體的各種成分,譬如脂肪、肌肉、礦物質、水分、骨骼等,通常采用各組成成分的百分比來表示。對身體成分的認識和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的學者提出了兩組分模型,即人體由體脂和瘦體重/去脂體重組成,其后陸續有三組分模型、四組分模型及五層次模型,目前在臨床和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組分模型即基于以上模型建立(參考圖1)。

圖1.身體成分的基本構成

身體成分會隨著人們的生理狀態隨時變化,各種成分的百分比此消彼長。充滿浪漫色彩的《紅樓夢》中說“女人是水做的”,從身體成分的角度來分析稍有偏頗,因為通常男性的肌肉更為發達,而肩負繁育重任的女性則脂肪儲備更為豐富,相對來講肌肉組織蓄水、脂肪組織疏水,所以男性含水量理應更高。我國男性的標準體脂率(體脂肪占體重的百分比)為15%,女性的標準體脂率為27%,男性體脂率超過25%、女性體脂率超過30%可認為是肥胖。但“窈窕淑女”也絕不能在減重方面一條路走到黑,對身體過于嚴苛,當女性體脂率低于17%時,就有可能影響正常的月經周期,出現閉經,而這種體脂急劇下降對生殖系統的影響并不能在體脂升高后完全恢復,目前認為女性維持生殖能力的最低體脂率為22%。拋卻超重肥胖患者減重后的健康獲益,減脂增肌、減重塑型的過程確實讓人增色不少,不同體脂率的身體給人的視覺沖擊差異明顯(見圖2)。

圖2.不同體脂率外形示意圖

(摘自https://www.freedieting.com/body-fat-calculator)

身體成分的測量可分為局部測量法與全身測量法,局部測量法如皮褶厚度測量法、CT 法,全身測量法主要有水下稱重法、雙能X射線法、生物電阻抗法等,綜合考慮到測量的準確性、安全性、便捷性,生物電阻抗法值得一試。很多醫療機構和健身房都備有人體成分分析儀(即利用生物電阻抗法測量身體成分的儀器),按照指導姿勢或站或躺,幾分鐘即可獲得一份身體成分報告。通過這份報告我們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身體體脂率多高、骨骼肌是否達標、是否有水腫的情況等,以及各種身體成分的四肢和軀干分布情況,使我們的增肌減脂更有方向。比如像下面這樣的一份結果,我們可以判斷這個人體脂率超標了、肌肉量達標了;脂肪分布方面,軀干部分,尤其是腹部脂肪嚴重超標,其次是雙上肢脂肪超標,雙下肢算是最優秀的;肌肉量方面,軀干部和雙上肢還算標準,但雙下肢肌肉量不足,所以這個人體重管理的方向大致是著重軀干、上肢的減脂和下肢的增肌。

圖3.人體成分分析儀結果示意圖

不管是減重,還是增重,期間定時監測體重和身體成分變化都是一種助力。類似于早起空腹排便后測量體重,測量身體成分最好也是空腹、便后,而且最好是同一臺人體成分分析儀連續監測。人體成分分析儀利用生物電阻抗法測量身體成分,會有微電流通過人體組織,所以使用心臟起搏器、去纖顫器、移植片固定膜、心臟或大血管中使用的金屬縫合材料或體內移植著人工心臟、人工心肺機等體內移植型醫療儀器及電子儀器的人不建議進行此項檢查。同時,使用人體成分分析儀時,需要卸下佩戴的金屬飾品、保持肢體皮膚相對干燥(如出汗、泡腳、沐浴、淋雨后需擦干、晾干),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來源: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