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逐漸成熟,下一代通信技術6G的研究與探索已經展開,前面已經介紹過相關背景和技術,下面對其做一下展望。

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通信部門(ITU-R)于2022年6月商定了6G的總體時間表,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1:2023年6月,在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23)召開之前,完成愿景定義;

階段2:2026年確定需求和評估方法;

階段3:2030年輸出規范。

6G標準時間線

隨著第一個重要里程碑“全球6G愿景”的達成,6G標準化之旅正式啟航。從2024年開始,ITU-R WP 5D規劃投入三年的時間,研究具體的技術性能要求、評估準則和方法,為第3階段的技術提案評估做好準備。將在2025年下半年的R20中啟動6G技術的標準化工作,預計2029年凍結第一個6G標準R21的核心功能,在2030年完成IMT-2030規范,具備大規模商用能力。

目前全球6G競爭已進入關鍵卡位期,各國依托技術優勢與產業基礎加速布局,競爭焦點已從單一技術突破轉向高附加值產業制高點的爭奪,共性技術平臺與新型基礎設施成為支撐6G研發的關鍵底座。美國全方位布局衛星互聯網及地面6G等未來移動通信技術;歐盟以AI原生網絡、云原生網絡架構、通信感知融合為核心,網絡安全與綠色節能為支撐,構建6G技術生態閉環;韓國以實現超高性能為核心目標,設置專項支持關鍵技術攻關;日本以社會需求及產業基礎出發,重點布局全光網絡、空天地海一體化及太赫茲通信等技術。

在國內,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6G納入未來產業培育體系,這是6G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我國6G創新新局面的正式開啟;工信部IMT-2030推進組統籌聚合產學研用力量,組織通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高校及科研機構共同開展6G愿景與需求研究、6G關鍵技術研究、6G標準化推進以及6G技術測試驗證。在關鍵技術研究方面,涌現了多項創新性研究成果,其中北京郵電大學張平院士團隊提出通信與AI融合(ComAI)的語義通信框架,建立語義信息理論體系,語義通信以緊耦合機制主動利用信息的天然冗余,匹配信道狀態,將信源壓縮和信道傳輸協同設計,補償傳輸差錯,信息變換和信息編碼模塊均采用非線性方式實現,實現端到端的全系統優化,是未來通信突破性技術之一,有望突破基于經典香農信息論的通信系統傳輸瓶頸;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陳山枝博士團隊提出星地融合移動通信系統與關鍵技術,分析了6G星地融合移動通信需求與技術挑戰,針對無線傳輸效率低、網絡架構設計復雜、移動性管理難、網絡質量保障難等系列問題,從無線傳輸、網絡架構、資源管控和移動性管理、天基計算、頻譜共享等多個方面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提出了創新技術并開展相應的性能評估。

6G不是5G的簡單升級,而是通信與感知、智能、空間融合的質變引擎,隨著技術研發的加速,6G有望在2030年重塑全球數字化生態,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開啟“萬物智聯”的新時代。

【參考資料】

[1] ITU-R, Recommendation M.2160-0, " Framework and overall objective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MT for 2030 and beyond " Nov. 2023. [2] ITU-R, Report M.2516-0, "Future technology trends of terrestrial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towards 2030 and beyond" Nov. 2022. [3] ITU-R, "Overview timeline for IMT towards the year 2030 and beyond," 2022.

[4] Ping Zhang ,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Semantic Communic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National Science Open, 2024

[5]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北京6G創新發展白皮書》,2025

[6] 未來移動通信論壇,《6G沉浸式通信場景需求與關鍵技術研究白皮書》,2025

[7] 未來移動通信論壇,《“6G+未來電視”視頻應用場景需求與技術解析》,2024

[8] 張平,《6G泛在智能的通信理論及實踐報告》,世界物聯網500強峰會,2024

[9] 陳山枝,《6G 星地融合移動通信關鍵技術》,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24

[10] 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元宇宙時代超高清視音頻技術白皮書》,2023

作者: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 北京研究院 標準技術專家 王雷

審核:

教授級高工 中國移動集團級首席專家 咪咕公司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兼北京研究院院長 李琳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北京研究院技術標準總監 單華琦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北京研究院技術項目總監 邢剛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北京研究院資深系統架構與分析專家 徐嵩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北京研究院技術項目總監 羅云飛

來源: 中移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