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在上海舉行。展覽面積突破7萬平方米,800余家企業集中亮相,規模創歷屆之最。
作為全球AI領域的頂級盛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不僅是技術突破的展示窗口,更是產業落地的推進器、全球治理的討論平臺。讓我們通過這場盛會,讀懂AI的當下與未來,理解它如何重塑世界、影響每個人的生活。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現場。 黃一靈 攝 圖源:中國證券報
一、大會簡要情況
1. 規模與影響力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自2018年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7屆(截至2025年),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規模最大、專業度最高、影響力最強的頂級盛會之一。2025年大會以“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為主題,展覽面積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業參展,涵蓋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終端、60余款機器人及100余款“全球首發”新品。累計吸引6000余名海內外頂尖專家、25億人次線上參與,成為展示AI前沿技術、推動產業合作、探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
2. 核心議程與亮點
大會采用“1+1+2+10+N”模式(1場開幕式、1場高級別會議、2場全體會議、10余場部委論壇及N場生態論壇)。重點展示大模型應用(如商湯日日新V6.5、騰訊3D世界模型)、具身智能(如特斯拉Bot、宇樹拳擊機器人)、算力基礎設施(如華為昇騰384超節點)等前沿技術。特別設立“科學之問、數學之問、模型之問”三大前沿議題,青年論文投稿者平均年齡僅29歲;國際項目占比達17%(SAIL獎),充分體現大會的全球視野和青年活力。
二、價值意義
1. 技術突破與產業落地
WAIC有力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升級,發布國產自主算力設備(如Shanghai Cube高密度算力機柜),使算力利用率從40%提升至75%。在應用層面,AI技術已深度賦能醫療(癌癥檢出率提升25%)、金融(智能風控)、制造業(施耐德“燈塔工廠”效率提升82%)等千行百業。同時,大會促進開源生態建設,如GLM-32B開源模型吸引10萬開發者,衍生200余個應用場景,加速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化。
2. 全球協作與治理
大會始終倡導“AI普惠化”理念,積極推動發展中國家技術合作,設立AI治理高級別會議,深入探討倫理規范、數據隱私等全球性議題。中國通過WAIC平臺充分展示自主創新成果(如國產芯片適配、大模型商業化),顯著提升在全球AI領域的話語權和競爭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方案。
3. 科普與人才培育
大會特別注重創新人才培養,設立青年論文獎、創投孵化板塊(200余個初創項目路演),有效激發青年科研人員的創新潛力。通過“AI城市環游記”等沉浸式體驗活動,向公眾生動普及AI技術原理與應用場景,在全社會營造理解AI、參與AI、受益AI的良好氛圍,為人工智能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三、現狀與挑戰
1. 技術瓶頸
當前AI發展面臨多重技術挑戰:大模型訓練需要消耗巨額算力,但存在99%算力用于預訓練、僅1%用于安全對齊的低效問題;深度學習模型的“黑箱特性”導致可解釋性不足,嚴重影響其在醫療診斷、金融風控等高風險領域的可靠應用;同時,算力能耗問題日益突出,亟需發展綠色低碳的AI計算體系。
2. 產業落地障礙
AI產業化進程面臨三大現實困難: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算力成本高、專業數據匱乏、資金投入不足等轉型難題,調查顯示69%企業雖有AI化計劃但受制于資源壁壘;智能體、多模態交互等新興領域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制約規模化應用推廣;此外,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認知不足,AI解決方案與業務場景的深度融合仍需加強。
3. 倫理與安全風險
AI技術發展帶來多重治理挑戰:研究表明AI可能對59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就業替代、算法偏見等社會問題;全球AI監管體系尚未完善,各國在數據跨境流動、倫理責任認定等方面存在顯著分歧;深度偽造、自動化武器等新興風險不斷涌現,亟需建立跨國界的AI倫理準則和安全治理框架。
四、對科普從業者的啟示
1. 傳播重點
科普工作應著重闡釋AI的“工具屬性”,通過醫療輔助診斷、教育智能批改等典型案例,幫助公眾正確認識AI價值。要深入解讀基礎理論與技術趨勢(如AI與數學融合、具身智能發展),既要展現技術突破的突破性,也要說明技術應用的邊界與條件,引導公眾建立理性認知。
2. 受眾教育
針對青少年群體,可通過機器人互動體驗、編程競賽等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科學興趣;面向社會公眾,則需重點澄清“AI威脅論”等認知誤區,通過生動案例說明AI技術的實際價值與合理邊界。要注重分眾化傳播策略,根據不同受眾的知識基礎和關注焦點,設計差異化的科普內容與傳播形式。
3. 資源整合
科普從業者應充分利用大會發布的開源模型、行業白皮書等權威素材,結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手段,開發更具互動性和沉浸感的科普產品。同時可組織參觀體驗、專家講座等活動,讓公眾近距離感受AI技術的實際應用,構建“科技-產業-社會”三位一體的科普教育體系。
結語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既是全球AI技術創新的展示窗口,也是推動跨國界合作與治理的重要平臺,其核心價值不僅體現在前沿技術的突破與產業應用的深化,更在于促進“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和公眾科學素養提升。
未來需要持續突破算力效能、安全可信、普惠推廣等關鍵瓶頸,而科普工作者應當善用大會成果,構建既專業權威又通俗易懂的AI傳播體系,為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來源: 科普界、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