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專家:吳麗云

單位:江門市五邑中醫院?

腦出血是一種發病急、病情重的腦血管疾病,而發病后的3-6個月被稱為“黃金恢復期”。在這一階段,腦組織的修復和神經功能的重塑速度最快,科學的護理與干預能顯著提升恢復效果。以下6點注意事項,對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

1.嚴格做好醫學監測

1.1核心指標的動態監測

在腦出血后,血壓是一個“紅線指標”,長期高血壓會使二次出血發生,而低血壓又會使腦部供血減少,從而阻礙康復。建議每天固定時間測量血壓,一般早晚各一次,理想目標是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具體數值需根據患者基礎疾病由醫生調整)。測量時需注意的是,患者需安靜休息15分鐘后再測量,避免情緒波動、憋尿或劇烈活動后立即測量,以保證數據準確性。血糖監測同樣關鍵,高血糖會加重腦組織水腫和炎癥反應,延緩神經修復。糖尿病患者需每天監測空腹及餐后2小時血糖,非糖尿病患者也應定期檢測,目標是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不超過10.0mmol/L。

1.2定期復查

黃金恢復期內,建議每月進行一次基礎檢查(如血常規、肝腎功能),每3個月進行一次影像學復查(如頭顱CT或MRI)。影像學檢查能直觀反映腦組織水腫吸收情況、血腫殘留量及腦室系統變化,醫生可根據結果調整治療方案。例如,若發現腦水腫持續不退,可能需要調整脫水藥物劑量;若存在腦血管畸形,需提前規劃后續干預措施。

1.3異常癥狀的快速識別

如果在康復期間有下列表現,需要及時就診:突發頭痛、嘔吐、意識不清;肢體無力或麻木加重,甚至無法站立或握物;言語不清、吞咽困難突然惡化;抽搐、癲癇發作等。這些可能是再次出血或腦水腫加重的信號,及時干預能避免病情惡化。

2.科學開展康復訓練

2.1肢體功能訓練

在疾病發生后的1-2個星期,患者多處于臥床狀態,此時需進行被動訓練。可以讓家人或者是復健者幫忙進行關節運動,如肩關節外展、肘關節屈伸、踝關節背伸等,每個動作保持10-15秒,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鐘,能有效防止關節僵直及肌肉萎縮。

發病2周后,若患者意識清醒、生命體征穩定,可逐步過渡到主動訓練。從簡單的床上翻身、坐起開始,逐漸練習站立(可借助助行器)、行走。例如,站立訓練初期可每天2-3次,每次5-10分鐘,隨著體力增強逐漸延長時間;行走訓練可先在平地練習,再過渡到上下臺階,注意步態矯正,避免“畫圈”行走。

2.2語言與吞咽功能訓練

語言障礙患者可從單音節開始練習,如“啊”“哦”,再過渡到詞語、短句,家屬可配合圖片、文字輔助訓練,每天練習30分鐘,鼓勵患者多聽、多說。對于有吞咽障礙的病人,需先評估吞咽功能(由醫生判斷是否適合經口進食),初期可選擇稠厚流質食物(如米糊、藕粉),避免稀薄液體(如水、湯)引發嗆咳。進食時采取坐位或半坐位,細嚼慢咽,每口食物量不宜過多(約5-10ml),吞咽后可飲少量水清潔口腔。

2.3認知功能訓練

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的癥狀,可以通過玩拼圖游戲、記單詞、做簡單的算術等方法來進行鍛煉,一天1-2次,一次20-30分鐘。要逐漸提高訓練的難度,如從記3個物品名稱到記5個,以保持患者的興趣和信心。

3.精準調理飲食

3.1營養攝入

優質蛋白是神經細胞修復的重要原料,建議每天攝入魚、禽、蛋、奶、豆制品等,如每天1個雞蛋、1袋牛奶(約250ml)、50-100g瘦肉或魚蝦。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能抗氧化、減輕炎癥,如新鮮蔬菜(菠菜、西蘭花、西紅柿等,每日300-500g)、水果(蘋果、香蕉、藍莓等,每日200-350g)。其中,香蕉、橙子富含鉀元素,有助于調節血壓;藍莓含有花青素,能保護神經細胞。

3.2規避飲食禁忌

盡量不要吃辣椒、花椒等具有刺激性的食品,以免導致血壓不穩定;戒煙限酒,煙草中的尼古丁會損傷血管內皮,酒精會導致血壓升高和凝血功能異常;少吃易產氣食物(如豆類、洋蔥),以防腹脹影響呼吸和康復訓練。

4.重視心理護理

4.1家庭支持

在治療過程中,家屬要注意病人情緒的改變,如持續情緒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或早醒)、易怒、自責等,這些可能是抑郁或焦慮的表現。若發現此類情況,應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內心想法。同時,可讓患者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活動(如疊衣服、擇菜),增強其自我價值感。

4.2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若患者情緒問題嚴重,影響飲食、睡眠和康復訓練,需及時聯系心理醫生。醫生可能會通過心理疏導、認知行為療法或藥物(如抗抑郁藥)幫助患者改善情緒,為康復掃清心理障礙。

5.積極預防并發癥

5.1壓瘡

由于病人長期處于臥床狀態,骨骼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肩胛部)易受壓缺血,形成壓瘡。預防方法是每2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避免拖拽(以防皮膚擦傷),可在受壓部位墊氣墊或軟枕。同時,保持皮膚清潔干燥,若出現皮膚發紅,可用手掌輕輕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5.2肺部感染

臥床患者咳嗽無力,痰液易積聚在肺部引發感染。每日給予病人背部按摩10-15分鐘,由下而上,由外到里,以協助清除痰液;若患者痰多且黏稠,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祛痰藥或霧化吸入治療。此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30分鐘),避免患者受涼。

5.3深靜脈血栓

由于長時間的臥床,使下肢的血液循環變慢,容易發生血栓,血栓脫落可能引發肺栓塞(危及生命)。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一些鍛煉以防止血栓形成,如每天活動下肢(如踝泵運動:勾腳、伸腳,每組10-15次,每天5-6組),也可使用彈力襪促進靜脈回流。若發現下肢腫脹、疼痛,需及時就醫檢查。

6.調整生活習慣

6.1規律作息

平時要有7-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保持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不要熬夜,否則會引起血壓升高,免疫力下降。午休的最佳時間是30-60分鐘,過長會影響夜間睡眠。睡前可喝一杯溫牛奶、聽輕柔音樂,避免情緒激動或劇烈活動。

6.2避免勞累與情緒波動

黃金恢復期內,患者體力尚未完全恢復,應避免過度勞累(如長時間站立、搬運重物)。在此期間還需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情,避免出現憤怒、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因為這種情況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從而提高再次出血的危險),可通過深呼吸、冥想等方式平復情緒。

小結

腦出血黃金恢復期的康復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患者、家屬與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牢記以上6點,才能最大限度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只要堅持科學干預,多數患者在黃金恢復期內都能取得顯著進步,切勿因急于求成而盲目嘗試偏方或過度訓練,穩步前行才是康復的關鍵。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來源: 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