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疆大愛是一種超越自我、個體、種族、國界乃至物種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無疆的。在長期的應急管理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應急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應急人的力量之源在于對人民群眾的無疆大愛。這種無疆大愛,是應急人對黨忠誠的具體體現,是踐行初心使命的內在要求,是履行職責的強大動力。在驚心動魄的搶險救援現場,在枕戈待旦的應急值守時刻,在精準研判的風險防范前沿,應急人始終以血肉之軀,為生命筑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是什么賦予他們穿越生死、直面艱險的勇氣?是什么支撐他們在疲憊不堪之時依然堅守崗位?答案無疑是對人民群眾那深沉而廣博的無疆大愛。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下,深刻領悟并弘揚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大愛精神,對于推動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具有極為重大的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價值。

一、淬煉深植于黨的宗旨的大愛之源

一是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汲取。“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古老智慧,如同血脈流淌在中華文明的基因深處。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如同筋骨支撐起中華文明的強健體魄。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無不奠定了應急人“人命關天”“救人如救火”的文化根基。二是從“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中萃取。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不可動搖的根本宗旨。這絕非空洞口號,而是融入應急管理理念、制度、行動的鮮紅底色。這種源于黨的根本宗旨的深厚人民情懷,是應急人“無疆大愛”最堅實、最可靠的政治支撐和價值引領。三是從“生命至上”的無疆大愛中升華。“生命至上”,是對每一個生命個體至高價值的尊崇與守護。它體現為災難前救援人員“向險而行、以命護命”的沖鋒,也體現為平凡人對陌生生命“力所能及、傾囊相助”的善意。正是這份大愛,為應急管理工作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提供了堅實的價值支撐。

二、鑄就危難之際奮勇向前的大愛之能

一是磨礪堅如磐石的鋼鐵意志。應急人常年身處特殊戰場,既要經受持久鏖戰的生理極限考驗,又要承受高強度工作的身心雙重磨礪,更要直面各類未知風險與突發變故的嚴峻挑戰。正是這份超越常人的信念力量,讓他們在精疲力竭時仍能迸發鋼鐵般的意志,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捍衛社會安寧構筑堅強屏障。二是錘煉應急管理過硬本領。隨著人類社會進入風險時代,傳統經驗模式可能失靈。唯有將對人民的大愛,升華為更深邃的憂患意識、更開闊的戰略視野和更強烈的創新驅動力,不斷激勵應急人學習新技能、研究新規律、探索新方法、運用新技術,牢牢守住安全發展的底線。三是凝聚社會各界磅礴合力。應急人對人民的深厚大愛,是贏得群眾信任、喚起社會共鳴、激發共同行動的情感基礎。這份愛,激勵著應急人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凝聚社會各界力量,發展壯大社會組織,普及人民群眾自救互救技能,真正構建起“人人是宣傳員、個個是救援員”“人人懂安全、家家會急救”的人民防線。

三、筑起貫穿應急管理全過程的大愛之道

一是強化風險防范。“防患于未然”是應急管理的最高境界,其深層驅動力正是對人民安危的高度關切。這份大愛,促使應急人時刻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秉持如履薄冰的審慎態度,主動向前延伸防線,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安全風險源頭管控,全面提升社會本質安全水平。二是加強應急準備。對人民的大愛,驅動應急準備追求“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萬全之策。這份愛,轉化為對準備體系精益求精的打磨,著力構建覆蓋各類情景、銜接各方職責、流程清晰可操作、體制機制充分優化的實戰體系;轉化為對應急物資裝備儲備的充足保障和科學布局,確保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三是提升救援效能。對人民的大愛,體現在救援現場,因此要加強體能訓練、技能培訓、戰術演練,定期組織跨部門、跨區域的聯合演練,打造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反應迅速、指揮有力的救援隊伍。確保其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開展救援工作。

四、鍛造應對復雜災難的大愛之智

一是培養獨立觀察。獨立觀察是大愛之智的起點,要求應急人突破“經驗主義”“慣性思維”“人云亦云”的局限,以“全視角掃描”捕捉災難中的關鍵信息,尤其要聚焦“最易被忽略的群體”和“最隱蔽的風險鏈條”。還要“用腳丈量”“用心做事”,讓應急工作更精準地貼合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而非停留在“完成指標”上。二是學會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是將“應對經歷”轉化為“大愛智慧”的關鍵,既要復盤具體事件的得失,更要推動制度與能力的系統性升級。不能僅停留在“總結成績、查找疏漏”的表象層面,更要追問“為什么會出現疏漏”“發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讓同類問題不再發生”。三是堅持不斷學習。復雜災難的形態不斷演變,要求應急人以“終身學習”的姿態更新知識儲備,讓大愛之智始終跟上時代需求。應急工作涉及多領域知識,需主動彌補“專業盲區”和“實踐經驗”。同時,要向“人民智慧”學習,讓專業知識與人民實踐形成互補,不斷提升理論素養和實戰能力。

五、培育前赴后繼薪火相傳的大愛之人

一是樹立廣袤大愛的價值觀。通過學習哲學、倫理學、社會學、災害學等知識,理解“大愛”的本質不僅是個人情感的延伸,更是對他人、社會、國家乃至人類的普遍關懷與責任擔當。要引導應急人拓展國際視野,關注全球風險挑戰的根源,深度理解人類攜手應對的必要性,增強其參與全球安全治理的意識和能力。二是鑄就真抓實干的行動力。要讓無疆大愛從“認知”落地為“行動”。大愛應急人是“干出來的”,不是“談出來的”,也不是“選出來的”。在實踐工作中,應急人永遠在利益沖突面前選擇“利他”“先公后私”,在責任面前選擇主動承擔,在危難面前選擇挺身而出。三是構建充滿大愛的生態系統。通過媒體、公益廣告等多種渠道,宣傳大愛精神和社會正能量,營造充滿關愛、互助、友善的社會氛圍。將“仁愛”“兼愛”“博愛”“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融入全民教育體系,通過故事、榜樣、表彰等方式,引導人民群眾理解無疆大愛的時代價值和實踐要求。

應急人心中那份對人民群眾的無疆大愛,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澎湃于每一次向險而行軌跡上的赤誠熱血,是銘刻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中的精神基因。這份愛,熔鑄了中華文明的民本精魂,彰顯著黨的根本宗旨。在風險挑戰日益復雜嚴峻的今天,這份大愛是應急人自我淬煉、提升本領、凝聚合力的精神燈塔與力量源泉。它催促應急人不斷深化對風險演化規律的把握,磨礪科學高效的應對之策;它鞭策應急管理體系在改革中破浪前行,于創新中固本強基;它召喚全社會力量在安全共識下結成命運與共的堅固防線。當億萬人民的安危系于肩頭,應急人便以這大愛為火種,燃起守護生命的永恒烈焰。唯有將人民置于心中至高之地,才能在風暴眼中立定腳跟,于無聲處積聚移山填海的偉力。

來源: 安全科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