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暑期里孩子更容易長胖?

孩子長胖了該怎么辦?

別焦慮

兒童營養專家來解答

問:為何兒童容易在暑假長胖?

肥胖是一個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孩子一放假就長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這些因素:

**飲食失控:**暑假里三餐無規律,不少孩子存在膳食結構不合理(高脂快餐、含糖飲料、冰激凌、甜點等西方飲食模式)、攝食過度(貪食、勸食、大吃大喝)及不良飲食行為(快食、餐前進零食、睡前進食)。

運動量“歸零”:夏季炎熱,兒童大部分時間宅家,缺少自律的中等強度體育鍛煉,一般超重肥胖兒童參與度更差,反過來又加重肥胖。

生活習慣“認知誤區”:暑期孩子一日三餐由家長供給,不少家長缺乏對超重肥胖的正確認識,認為“長得胖就是壯”“長個兒之前要先長胖”,這種填鴨式喂養或勸食手段導致過多給孩子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

**專家提醒:**暑期是兒童體重管理的危險期,但也是培養健康習慣的黃金期!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制定規律的作息計劃,每天保證1小時戶外活動,用水果替代零食,讓假期成為“健康增值期”而非“體重增長期”。

**問:**拒絕暑假變成“長胖季”!假期怎么合理安排孩子飲食?

暑期是孩子體重管理的關鍵期,合理搭配飲食尤為重要。

新鮮蔬果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建議多選擇當地當季的品種,如西瓜、黃瓜、綠葉類蔬菜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能幫助消化,避免假期飲食不規律帶來的腸胃負擔。

**優質蛋白質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基石。**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不僅能提供豐富的鈣質,還能滿足日常蛋白質需求,建議每天適量攝入。此外,魚蝦、瘦肉、豆制品等也是優質蛋白的來源,可輪換搭配,保證營養均衡。

**葷素搭配是關鍵,避免孩子挑食或營養單一。**綠色蔬菜、豆類、堅果和海鮮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與瘦肉、蛋類等搭配食用,既能保證鈣、鐵等微量元素的攝入,又能提升餐食的多樣性,讓孩子吃得健康又美味。

**最后,食材的品質同樣不可忽視。**盡量選擇新鮮、少加工的食材,減少高糖、高油零食的攝入。家長可以通過變換烹飪方式,如蒸、煮、涼拌等,讓孩子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遠離“暑期胖”。

**問:**如何判斷“我家娃是長得結實,還是真胖了?”

判斷孩子是“壯實”還是“超重”,家長這樣做:

定期體檢不能少:

定期監測孩子的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指標,規律地進行兒童保健。隨年齡增長進行生長曲線的動態評估監測是最準確的評估手段。

BMI百分位要看準:

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診斷和篩查,一般采用BMI值(體重/身高的平方)在同年齡同性別的兒童人群中的百分位來確定,如果體重增長比身高快(BMI超過同齡85%的孩子),可能超重。如果身高體重同步增長,一般是正常發育。

體型變化要留意:

超重肥胖的孩子,脂肪會堆積在身體的中點,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孩子的小肚子是不是起來了,最近的腰圍是不是上漲得厲害。

問:和成人不一樣,兒童減肥能否節食?會否影響生長?

兒童減肥絕不能簡單節食!

正處于生長發育關鍵期的孩子,需要充足營養支持身體各系統的發育。盲目節食極易導致孩子出現營養不良、營養素缺乏癥,還可能引發貧血、生長遲緩、進食障礙等一系列問題。

飲食調整要“聰明”

? 減少:甜食、精制碳水、膨化食品等

? 增加:全谷物、優質蛋白、新鮮蔬果

? 替換:加工食品→天然食材

全家一起“健康打卡”

切勿讓孩子單獨食用“減肥餐”,只有全家共同踐行健康飲食理念,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運動要“有趣+有效”

確保孩子每天進行至少1小時的戶外運動,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效果更佳。跑跳類運動以及具有社交屬性和互動對抗性的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揭秘兒童體重管理門診的“獨門秘籍”

兒童減肥不是一個人的戰斗!

**特色一:**360°全方位評估

我們首先要對孩子進行全面詳細地評估,篩查孩子除了肉眼可見的超重肥胖之外,是否已經出現了一些內分泌激素水平及代謝紊亂的問題。同時,還要回顧性地調查孩子及孩子所在家庭環境的飲食情況。找出肥胖背后的“真兇”。

**特色二:**全家總動員,獨創“家庭共治”模式

在兒童的體重管理中,我們更加注重整體的家庭照護的理念,家長要做“健康飲食領航員”,營造支持性家庭環境,更重要的是改變整個家庭的飲食生態。

**特色三:**多學科專家“天團”聯合診療

臨床營養科制定科學飲食方案的同時,在評估后有必要的情況下,會邀請到其他學科,比如兒科、內分泌科以及醫學心理科的專家們,一起來幫助小朋友們制定更加全面的體重管理方案。

**特色四:**動態成長陪伴

兒童減肥不是一份食譜就完事!兒童青少年的體重管理是可以動態監測,長期執行,并有良好隨訪機制的工作流程。

我們更多關注到方案執行過程中,孩子身上發生的各種情況,包括他在減重過程中身高的變化,其他系統的生長發育比如是否進入青春期,也包括兒童在減重過程中各種心理感受,在隨訪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再調整方案。

多吃天然飯,少碰零食罐

運動多戶外,睡覺要夠量

補劑別亂吃,醫生說了算

孩子成長的關鍵是均衡+科學!

科普專家

郭倩穎

臨床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

擅長:兒童超重肥胖與減重、嬰幼兒喂養指導、兒童生長發育評估及營養支持

供稿 | 臨床營養科

審校 | 李冠妍

排版 | 鄭延坤

來源: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