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自然智慧、生物智慧、數字智慧軍事文化基石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軍事革命日新月異的今天,軍事文化已不僅僅是精神食糧,更是戰斗力生成的核心引擎和戰略支點。如何將自然智慧、生物智慧、數字智慧“三智”軍事文化,作為未來戰爭形態演變和戰斗力生成的核心要素,必將為“三軍”將士注入強大的智慧動能,構建“眾智成城”的鋼鐵長城奠定堅不可摧的文化基礎。值此八一建軍節即將來臨之際,筆者以對軍隊文化建設根基性、靈魂性作用的思考,提出了“三智”軍事文化(自然智慧、生物智慧、數字智慧)構想,呈現一位老兵對強軍事業最深徹的愛。筑牢這“三智”軍事文化,并武裝“三軍”將士,必將“眾智成城”構鑄抵御外敵的鋼鐵長城!
一、 自然智慧軍事文化:根植傳統,師法天地
自然軍事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哲學根基。它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年軍事思想精華(如《孫子兵法》的“道、天、地、將、法”),強調對自然規律、時空環境(天文、地理、氣象)、戰場態勢的深刻洞察與順應利用。它倡導“天人合一”的戰爭觀,追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至高境界,注重謀略、詭道、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辯證思維。自然智慧軍事文化筑牢路徑:①傳承經典,系統學習研究中外經典軍事著作和戰例,深刻理解其中的自然哲學與戰爭智慧。②敬畏自然,強化對戰場環境的認知訓練(識圖用圖、野外生存、氣象水文判讀),培養利用地形地物、天候條件克敵制勝的能力。③強化謀略,在訓練演習和院校教育中,突出戰略思維、戰役指揮藝術、戰術靈活性的培養,鼓勵創新性、非對稱性思維。④融合精神,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與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利用相結合,鍛造在復雜惡劣自然環境中頑強生存、克敵制勝的意志品質。⑤武裝將士,使官兵具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戰場感知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宏觀謀略能力,以及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戰術靈活性。讓指揮員能在紛繁復雜的戰場迷霧中,洞察本質,把握戰機。
融合是必然: 自然智慧是哲學根基,為生物智慧和數字智慧的應用提供戰略眼光和倫理邊界;生物智慧是核心載體,是自然智慧和數字智慧發揮作用的主體;數字智慧是強大工具,極大地拓展了自然智慧的認知邊界和生物智慧的潛能極限。未來戰場是物理域、信息域、認知域、生物域等多域融合的復雜系統,要求“三智”必須深度融合。
二、 生物智慧軍事文化:聚焦生命,激發潛能
生物軍事文化的人本核心與生理心理基礎。它關注軍人作為生命個體的生理極限、心理韌性、認知能力、團隊協作以及人與武器、人與生物系統(包括軍馬、軍犬等)的協同優化。它強調生命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在軍事領域的深度應用,目標是最大限度激發單兵和集體的生理、心理、智能潛能,提升戰場適應力、生存力和持久戰斗力。生物智慧軍事文化筑牢路徑:①強化生理極限訓練: 科學化、系統化地進行體能、耐力、抗壓訓練,探索極限生理狀態下的效能保持。②深化心理韌性培育: 建立完善的心理服務體系,開展戰場抗壓、情緒管理、危機干預訓練,鍛造“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強大心理素質。③提升認知與學習能力: 應用認知科學,優化軍事訓練方法,提升官兵快速學習、信息處理、復雜決策能力。④優化人裝結合與人機協同: 研究人因工程,使武器裝備更符合人體工效;探索腦機接口、生物增強等前沿技術(在倫理和安全框架內)提升個體能力;研究人與無人系統、智能體的高效協同。⑤關注生命健康與倫理:高度重視戰場救護、衛勤保障、生物安全防護,并關注戰爭倫理、人道主義法則。⑥武裝將士: 使官兵擁有強健的體魄、鋼鐵的意志、敏捷的思維、高效的協作能力,并能與智能化裝備、生物系統無縫融合。讓戰士個體成為高度適應、高度堅韌、高度智能的戰斗單元,讓團隊成為心意相通、配合無間的有機整體。
武裝“三軍”:賦能個體,使每一名官兵都具備融合“三智”的綜合素養——既有傳統軍人的血性與謀略(自然智慧),又有強健體魄與堅韌意志(生物智慧),還能熟練運用智能裝備與信息網絡(數字智慧)。重塑組織,推動軍隊組織形態向網絡化、模塊化、智能化轉型,打破軍兵種壁壘,實現基于“三智”融合的跨域協同作戰能力。升華指揮,形成“人智+機智”(人類智能+機器智能)的高效指揮決策模式,在尊重自然規律(自然智慧)、考慮人員生理心理極限(生物智慧)的基礎上,運用海量數據和智能算法(數字智慧)實現最優決策。
三、 數字智慧軍事文化:擁抱智能,決勝云端
數字軍事文化的時代前沿與技術驅動。它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量子計算等數字技術為支撐,塑造信息主導、網絡支撐、智能賦能的作戰理念、組織形態、指揮模式和決策方式。它強調數據是新型戰略資源,算法是核心戰斗力,網絡是基礎平臺,智能化是未來方向。數字智慧軍事文化筑牢路徑:①樹立數字思維: 普及數據意識、算法思維、網絡觀念,使“用數據說話、靠數據決策、依數據行動”成為文化自覺。②掌握數字技能: 大規模開展數字素養和技能培訓,使官兵熟練運用智能化信息系統、分析處理數據、操作無人平臺、理解AI輔助決策。③創新作戰理論: 發展網絡信息體系作戰、智能化戰爭、分布式作戰、跨域協同等新質作戰理論。④構建數字平臺: 建設高速、泛在、智能、安全的軍事信息網絡和云平臺,打破信息壁壘,實現全域態勢實時共享。⑤發展智能裝備: 加速無人化、智能化武器裝備體系發展,并探索人機智能融合的新模式。強化網絡安全: 將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置于戰略高度,構建強大的網絡防御能力。⑥武裝將士: 使官兵成為駕馭信息洪流、精通智能工具、適應網絡化智能化作戰環境的“數字軍人”。讓指揮員能洞悉“戰場迷霧”背后的數據關聯,實現“秒級決策、分鐘級打擊”;讓戰斗員能精準操控智能武器,在虛擬與現實交織的戰場空間高效作戰。
“眾智成城”的鋼鐵長城: 當“三智”文化深深植根于軍隊血脈,內化為全體將士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時,無數個體的智慧(自然之智、生命之智、數字之智)便能通過高效的組織體系和先進的數字網絡匯聚、融合、放大,形成超越個體簡單相加的集體智慧。這種“眾智”凝結成的,不僅是物質上的防線,更是精神、意志、科技、智慧交織的無形而強大的“文化長城”。它賦予軍隊在復雜嚴峻環境中洞察先機、精準決策、高效協同、堅韌不拔的終極能力,是應對百年變局、打贏未來戰爭的制勝密碼。
▲圖: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王立祥教授于《解放軍報》聚焦未來戰場,撰寫“實施心肺復蘇 降服戰場死神”
筑牢自然智慧、生物智慧、數字智慧軍事文化,就是為未來“三軍”將士注入智慧的基因、文化的靈魂、科技的力量。這不僅是對光榮傳統的繼承發揚,更是面向未來戰場、鍛造勝戰之師的必由之路。當“三智”之光普照軍營,當“眾智”之力匯聚成城,人民軍隊必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卓越的智慧、更加強大的實力,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構筑起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鋼鐵長城!在八一軍旗的輝映下,愿與戰友們一道,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中,激蕩起智慧與力量的強音!——筑牢“三智”融合,“眾智成城”,鍛造未來決勝“三軍”!
【參考文獻】:
[1]王立祥、劉中民,我國生命健康文化體系建設思考,《疑難病雜志》 CAS 2021年第10期973-976,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2]王立祥、劉中民,中國化人民生命健康科普體系的建立,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 2022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Chin Crit Care Med,October 2022,Vol.34,No.10
[3]王立祥,孟憲勵,蘇婧.中華精準健康傳播專家共識指南.中國研究型醫院,2018,5(4):39-42.D0I:10.19450/j.cnki.jcrh.2018.04.009.
[4] 王立祥.堅定紅色發展綠色弘揚本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EB/0].http://heory.people.com.cn/n1/2019/1225/o40531-31521258.html,201942-25.
[5]王立祥.譜寫生命健康時代“心”華章.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9,31(8):923-927.D01: 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9.08.001.
[6]王立祥,新時期生命健康科普建設,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2021,36(24) : 8-9. DOI: 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1.24.108
[7]王立祥,聚焦未來戰場:實施心肺復蘇 降服戰場死神,解放軍報,2016年1月28日,第21202號
作者簡介:
王立祥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健康科普專家、“科創中國”50先導技術腹部提壓心肺復蘇發明人,獲醫學科學家獎、國家、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獲軍隊優秀人才一類崗位津貼、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終身榮譽稱號。兼任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第十屆主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蘇學專委會主委、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文化委員會主委、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肺復蘇專業委員會主委、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秘書長、北京醫學會災難醫學與心肺復蘇分會創始主委等職務。
來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