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臺風效應
雙臺風效應,一般是指同時出現兩個達到風暴級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且它們的中心間距不大于20個緯距,相互之間發生影響。雙臺風互旋時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的位置,依兩個臺風的相對質量及臺風環流強度來決定。通常,一個走得快些,另一個走得慢些,有時也可能合二為一。這個現象是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博士于1923年在水流實驗中首先觀測到的,所以也稱藤原現象

常見的雙臺風效應有三種類型:單向影響型、合并型、互相影響型單向影響型是指,當相距較近的兩個臺風一強一弱,較強的臺風會帶動較弱的臺風,逆時針方向繞著自己旋轉。

當兩個臺風風力懸殊且距離足夠小,風力較弱的臺風會被風力較強的臺風“吃掉”,被判斷為合并型。“勢均力敵”的兩個臺風圍繞同一個中心共同轉動齊頭并進,則被視作互相影響型

由于西北太平洋暖水水域范圍廣,雙臺風或多臺風現象并不算罕見。雙臺風活動盛期集中于7—9月,多臺風共舞的現象每年平均出現1.5次。(2023年臺風“蘇拉”“海葵”“鴻雁”三臺共舞)

2019年8月,9號臺風“利奇馬”和10號“羅莎”在太平洋上“共舞”一周。“利奇馬”因給我國帶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而被除名。

2020年8月,第7號臺風“海高斯”、第8號臺風“巴威”在西北太平洋相互作用。其中“巴威”雖未在我國正面登陸,但大風暴雨給我國東北地區帶來較大影響。雙臺風的出現,通常會帶來范圍更大、持續時間更長的強降水,容易引發洪水災害和城市內澇。兩個甚至多個臺風相遇之后,走勢會變得復雜莫測。這也給預警預報帶來較大難度,因此要提前做好各種防范與防護措施。

臺風來臨前
①實時關注臺風預警信息,合理安排行程;②提前準備好食物、飲用水、應急照明燈具及必需的藥品等;③關好門窗,收回窗臺陽臺上的易掉落物品;④家住低洼處或洪水、滑坡、泥石流等高發地區的居民,要提前撤離到安全區域。
臺風到來時
①盡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須要外出,避開樹木、廣告牌、電線桿,遠離斷頭電線,繞開積水;②避免在靠近河、湖、海的路堤和橋上行走,以免被風吹倒或吹落水中;③開車減速慢行,密切觀察周邊情況,最好尋找安全場所停車暫避。
臺風過境后
①事先了解路段情況;②撤離返家后,不要隨意使用煤氣、自來水、電線線路等,并隨時準備在危險發生時向有關部門求救;③注意飲水衛生,水要經過消毒燒開后再喝,盡量飲用干凈的瓶裝水;④對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場所,及時做好消毒和衛生處理。

來源: 中國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