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咬了一口,竟痛到彎腰駝背站不直?”

截至7月25日,佛山市5個區已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4368例。世衛組織蟲媒病毒小組稱,目前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發現基孔肯雅病毒傳播情況,約550萬人面臨這種蚊媒病毒的風險。

這種名字拗口的傳染病,正通過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稱“花蚊子”)傳播。它為何讓人痛到“折腰”?我們如何躲過這場 “蚊媒危機”?

白紋伊蚊(左)埃及伊蚊(右)

基孔肯雅熱病癥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基孔肯雅”這個名字源自坦桑尼亞土語,意思為 “讓人彎腰屈背”,描述了患者因嚴重關節疼痛而彎腰駝背的痛苦姿態。

它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各年齡段人群對基孔肯雅熱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通常經過3-7天的潛伏期,患者突然發病,體溫可達39℃以上,一般發熱1-7天。部分病人熱退后再次出現發熱,表現為雙峰熱,持續3-5天恢復正常。常伴有寒戰、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惡心、嘔吐等癥狀。

關節疼痛也是一大典型癥狀,常在發熱后2-5日出現,多為游走性,主要涉及手腕和踝趾等小關節,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關節。急性期多個關節出現疼痛或關節炎表現,可有腫脹或僵硬,晨間較重,嚴重者不能活動,通常1-3周緩解。部分病例關節疼痛可持續數月甚至更長。

同時,約在發病后2-5天,半數以上病例在軀干、四肢伸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紅色斑丘疹紫癜,疹間皮膚多為正常,部分伴有瘙癢感,數天后消退,可伴脫屑。

大多數患者病情相對較輕,整個病程通常持續5-7天,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性關節痛或慢性關節炎,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少數患者還可能出現腦炎、脊髓炎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

如何預防?
目前,針對基孔肯雅熱,既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也尚無可用疫苗。所以,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防蚊滅蚊便是預防基孔肯雅熱的關鍵所在。

一、個人防護要做好

穿著有講究:在戶外活動,可以穿淺色長袖衣褲,盡可能減少皮膚暴露面積,降低被蚊子叮咬的幾率。

驅蚊產品來幫忙:在暴露的皮膚及衣物上噴涂有效驅蚊劑。在出門游玩時,隨身攜帶便攜式驅蚊噴霧,每隔2-3 小時就補噴一次。

減少高危區域停留:盡量減少在樹陰、草叢、竹林、積水等蚊蟲孳生地附近長時間停留。這些地方蚊子密集,被叮咬風險極高。

二、環境清理不能少

翻盆倒罐清積水:伊蚊依賴小型積水繁殖,所以清除積水至關重要。可以徹底清理家中及周邊各類積水,把閑置的容器徹底清空、倒置,不給蚊子留下產卵的機會。

溝渠水槽常疏通:清理房前屋后溝渠、天臺排水槽的淤塞,保持水流暢通,填平洼地避免積水滋生蚊蟲。

水養植物勤換水:家中水養植物,每周至少徹底換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內壁和植物根部。寵物飲水碗、接水盤等也要勤換勤洗。

儲水容器嚴加蓋:必須使用的儲水容器,務必嚴密加蓋,或者投放安全的滅蚊幼緩釋劑。確保儲水安全,不給蚊子幼蟲提供生存空間。

垃圾處理要妥當:妥善處理垃圾,避免其成為小型積水容器。將垃圾分類投放,及時清理,保持環境整潔。

基孔肯雅熱雖然來勢洶洶,但只要我們了解它的傳播特點,從個人到家庭做好全方位防控,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守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審核專家:馬駿,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黃立搜,舟山市中醫院

參考文獻:基孔肯雅熱防控技術指南(2025年版)

撰稿:林晶晶 DeepSeek

靠譜出品

來源: 科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