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就像沒有中場休息的馬拉松。工作KPI完不成,和家里人吵架,學習成績不理想...焦慮、煩躁、壓力如影隨形。

更糟的是,腸胃常常在這時候罷工抗議——胃痛、腹脹、消化不良接踵而至,讓本就疲憊的身體雪上加霜。明明是心情不好,關腸胃什么事呢?

圖片來源:pexels

腸胃是人的“第二大腦”

人體是一個運行精妙的系統,來自醫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腸胃不好與人的情緒之間存在著深刻的雙向關聯。約70%—80%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伴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有焦慮癥和抑郁癥的人,也更容易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有醫生認為胃潰瘍是“愁出來的病”。同時,有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的生活發生重大變故時,也會更容易出現腸胃問題。可見,情緒對人的腸胃有直觀的影響。這是因為腸道內存在著獨立于中樞神經系統的,一個由超過1億個神經元組成的腸神經系統,調控胃腸道的運動、分泌、血液流動等生理過程。而且,腸神經系統可以產生與大腦相同的神經遞質——約95%的血清素。心理學家們早就無數次強調血清素的重要性,它的存在可以改善情緒、調節睡眠。

圖片來源:pexels

糟糕的壞情緒如何影響腸胃

除此以外,壞情緒對腸胃的影響,還來自于一些應激激素。長期處在高壓、抑郁情緒中的人,更容易分泌如腎上腺素、皮質醇等應激激素,它們的存在會阻礙人體正常的消化過程,從而引發胃脹、胃痛、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

人的腸道中生活著數以萬計的微生物,但壞情緒會打破原有健康的微生態平衡。據悉,長期壓力和不良情緒會降低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的數量,更“慘”的是,像大腸桿菌、梭狀芽孢桿菌等有害菌卻會加速繁殖。當人體腸道菌群失衡,接著就是一系列腸道炎癥反應,甚至引發腸道疾病。

圖片來源:豆包AI生成

腸胃也會影響情緒

當然,紊亂的腸胃也會反過來影響情緒。顯而易見,腸胃不好,人體的營養吸收能力就差,阻礙維生素B族和色氨酸的生成,而這種缺乏又會干擾神經遞質合成,導致血清素、多巴胺等水平下降。如此一來,人怎么可能擁有好心情呢?而且,腸胃不適肯定會伴隨一些癥狀,如腸胃疼痛持續刺激腸道神經末梢,傳遞到大腦,激活杏仁核、前額葉皮層等情緒調節區域,令人愁、煩、悶!

圖片來源:pexels

情緒和身體健康密切相關,不僅是腸胃,有研究表明,樂觀程度高的個體冠心病發病率降低35%,而且冠狀動脈鈣化程度更低。所以,調整好心情吧,和壞情緒說再見,讓好情緒成為身體的保護神。

審核專家:周佳男,天津安定醫院精神心理科 副主任醫師

來源: 蝌蚪五線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