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策部署,助力“雙節共融”,厚植創新沃土,點亮科學夢想,鄂爾多斯科技館以沉浸式科普新體驗,助力全民科學素質跨越提升,賦能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2025年第二季度,從應急安全實訓到航天科技探索,多場沉浸式活動吸引數千人深度參與,讓科學知識從展臺走向生活,讓創新思維在互動中自然生長。
應急救護實訓中心里,科普志愿者以情景模擬和兒歌口訣相結合的方式,生動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及氣道異物梗阻處理技能。孩子們化身“安全小衛士”,在“剪刀、石頭、布”的趣味互動中掌握自救互救知識。高校學子在模擬人模型上積極參與實操訓練,從評估意識、判斷呼吸到實施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步步嚴謹、環環相扣。企業職工通過模擬醉酒場景和互動體驗,全面了解各類應急措施,切實提升了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對突發狀況的急救能力。
地震科普空間內,通過逼真的模擬地震場景,大家親身感受到了地震發生時地面的劇烈震動,深刻認識到地震災害的巨大破壞力,并系統學習了地震發生前的預兆、應急避險的有效方法以及震后的自救互救技巧。
航空航天展廳內,青少年在講解員的熱情講述中,深入了解火箭發射原理、飛機飛行機制以及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的偉大成就。通過模型展示、多媒體講解和互動體驗等形式,了解了“神舟號”“天宮空間站”“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等標志性項目,感受到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力量。
從幼兒園"科學萌娃"到高校科創團隊,從中小學生實踐課堂到企業安全培訓,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背景的群體在科技館完成科技認知的階梯式升級。
作為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鄂爾多斯科技館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推動科普生態進化:深化"館校協同"機制,與中小學共建"科學第二課堂",將地震模擬、急救實訓等內容納入實踐課程體系;啟動"企業科技賦能計劃",為能源、交通等行業進行安全科技培訓,提升科學素養與應急處置能力;打造"流動科普矩陣",通過大篷車等形式將優質科普資源輸送至城鄉各地,實現科普惠民。
當科技成為可觸摸的震感、可操作的模型,科技館正用沉浸式教育詮釋科普本質——每個好奇提問都在延伸科學邊界,每次實踐都在澆筑創新基石。下一步,鄂爾多斯科技館將持續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圍繞公眾關切,不斷拓展科普內容與服務形式,打造更多貼近生活、服務大眾的高質量科普活動,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
來源: 鄂爾多斯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