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聽說過腎結石,覺得它只是“小石頭”,沒什么大不了。但實際上,這顆小小的結石可能引發劇烈疼痛,甚至損傷腎臟功能。了解腎結石的成因、癥狀和應對方法,能幫我們更好地預防和處理這個常見的泌尿系統問題。
一、什么是腎結石?
腎結石是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如鈣、草酸、尿酸等)在腎臟內結晶、聚集形成的固體塊狀物。它們大小不一,小的像沙粒,大的可能直徑超過1厘米,形狀也不規則,有的光滑,有的則像“刺球”,容易劃傷尿路。
二、腎結石有哪些典型癥狀?
- 突發劇烈疼痛:這是腎結石最常見的癥狀,常被稱為“腎絞痛”。疼痛多在腰部或腹部,可能突然發作,像刀割一樣,還可能向下腹部、大腿內側放射,伴隨惡心、嘔吐。
- 血尿:結石摩擦尿路黏膜,可能導致黏膜出血,尿液顏色變深(呈粉紅色、茶色),甚至肉眼可見血絲。
- 排尿異常:可能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甚至排尿困難,若結石堵塞尿路,還可能引發腎積水。
- 其他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癥狀,僅在體檢時發現;若合并感染,還會出現發熱、寒戰等。
三、哪些人容易得腎結石?
- 喝水少的人:尿液濃縮,結晶容易沉淀,增加結石形成風險。
- 飲食不當者:長期高鹽、高草酸(如菠菜、莧菜、巧克力)、高嘌呤(如動物內臟、海鮮)飲食,或過量補鈣,都可能促進結石生成。
- 久坐不動的人:缺乏運動導致尿液流動緩慢,結晶易在腎臟沉積。
- 有家族遺傳史的人:家族中有人患腎結石,自身患病概率會升高。
-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如痛風(尿酸代謝異常)、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鈣代謝異常)、尿路梗阻或感染等,會增加結石風險。
四、腎結石如何治療?
治療方法取決于結石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癥狀:
- 保守治療(小結石):直徑小于0.6厘米的結石,可通過多喝水(每天2000-3000毫升)、適當運動(如跳繩、爬樓梯),配合醫生開具的排石藥物,促進結石自行排出。
- 體外沖擊波碎石:對于直徑0.6-2厘米的結石,可采用體外沖擊波將結石擊碎,再通過尿液排出。
- 手術治療:若結石較大、位置特殊,或引發嚴重梗阻、感染,可能需要微創手術(如輸尿管鏡、經皮腎鏡)將結石取出。
五、如何預防腎結石?
- 多喝水:每天保證充足飲水,讓尿液顏色保持淡黃色或無色,減少結晶形成。
- 調整飲食:少吃高草酸、高嘌呤、高鹽食物,適量攝入鈣(避免過量補鈣,也不要因怕結石而完全不補鈣)。
- 規律運動:避免久坐,適當運動能促進尿液循環,減少結石沉積。
- 控制基礎病:積極治療痛風、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可能引發結石的疾病。
- 定期體檢:每年做一次泌尿系統超聲檢查,早發現、早處理小結石。
腎結石雖然常見,但只要做好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就能避免其帶來的痛苦和危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腎臟遠離“小石頭”的困擾,才能更好地守護身體健康。
來源: 山西白求恩醫院重癥醫學科 薛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