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不只是“頭暈發熱”那么簡單,當環境溫度>32℃、濕度>60%時,人體汗液蒸發散熱效率驟降,核心體溫每升高1℃,心臟負荷相當于快走狀態。若體溫突破40℃,細胞會像“煮熟的雞蛋”般發生不可逆損傷,死亡率高達50%! 嬰幼兒、65歲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臟病患者)及戶外工作者(建筑工人、快遞員等)是最易中暑的高危人群。
一、識別中暑的“危險信號”
中暑分為三個階段,早發現可救命:
1. 先兆中暑(警報期):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體溫<38℃;
2. 輕癥中暑(臨界點):體溫38-39℃,面色潮紅或蒼白,脈搏加快,可能短暫意識模糊;
3. 重癥中暑(致命階段):
?熱射病:體溫>40℃、昏迷抽搐(最兇險);
?熱衰竭:大量出汗致休克;
?熱痙攣:肌肉劇痛。立即行動信號:體溫>39℃且皮膚發燙無汗、呼吸急促(>20次/分鐘)、抽搐或意識喪失。
二、防暑核心策略:避、防、補
1. 避:躲開高溫“火力網”
? 高危時段:10:00-16:00避免外出,戶外作業“做兩頭歇中間”(早晨和傍晚工作,中午休息)。
? 室內防護:空調溫度設26-28℃,定時開窗通風;廚房、浴室等高溫房間減少使用。
? 車輛警告:密閉車廂15分鐘升溫至60℃,永不將兒童或寵物單獨留車內!。
2. 防:物理隔離熱輻射
? 穿戴:淺色寬松衣物(棉質最佳) 寬檐帽 太陽鏡,避免深色緊身衣。
? 防曬:SPF30 防曬霜每2小時補涂,遮陽傘隨身。
? 防暑包:隨身攜帶風油精(提神)、藿香正氣液(不含酒精版)、人丹(緩解頭暈)。
3. 補:水分電解質雙平衡
? 喝水技巧:每小時喝200-300ml(半瓶礦泉水),不渴也要喝!避免冰水(致胃痙攣)或含糖飲料(加重脫水)。
? 電解質補充:淡鹽水(500ml水 半啤酒瓶蓋鹽)、運動飲料,或吃香蕉(補鉀)、橙子(補維C)。
? 飲食調理:多吃冬瓜、苦瓜、西瓜(利尿清熱);綠豆湯、荷葉飲解暑;少油膩。
三、 急救黃金30分鐘:移、敷、補、喚、送
1. 移:速轉移至陰涼處,解開衣扣,抬高雙腿增加腦供血;
2. 敷:冷水擦拭全身,冰袋(包裹薄布)敷頸、腋窩、腹股溝,忌酒精擦身或冰水浸泡!;
3. 補:清醒者小口喝淡鹽水(<300ml/次),昏迷者禁喂水防窒息;
4. 喚:指掐人中、合谷穴促醒,呼吸停止立即心肺復蘇;
5. 送:高熱>40℃或抽搐>5分鐘,立即撥打120!轉運途中持續物理降溫。
防暑注意事項
? 掐人中代替降溫(延誤搶救);
? 喂退燒藥(無效且傷肝);
? 用萬金油大面積涂抹(阻礙散熱)。
? 老人:晨練改室內太極拳,每日測血壓;
? 嬰幼兒:嬰兒車加遮陽棚,避免包裹過厚(用手摸頸背判斷體溫);
? 糖尿病人隨身帶糖果防低血糖;
? 心腦血管患者避免情緒激動。
五、小結
血液是生命的河流,當熱浪席卷時,每一滴汗水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預防中暑,不是忍受酷夏的妥協,而是守護生命的智慧。 轉發給關心的人,讓這個夏天少一分危險,多一份清涼保障!
來源: 山西白求恩醫院重癥醫學科 郭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