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的上海,熱到讓人感覺“出門即中暑”,不到五分鐘就開始暴汗!這時,許多人便會掏出一瓶網紅冷感噴霧,唰的往衣服上一噴,瞬間襲來一股清涼……這簡直是夏日 “續命神器”!

某品牌冷感噴霧

來源:作者拍攝

但請注意,如果你沒使用好這些冷感噴霧,它不僅不會幫你“續命”,還很可能“要命”!

01、冷感噴霧為什么會讓你感覺到涼快?

冷感噴霧常見的主要成分除了水,還有LPG、乙醇、薄荷腦、香精及甘油。

LPG即被高壓液化后的石油氣,其主要成分為丙烷和丁烷等,沸點很低,在按下噴霧按鈕時,可起到推進劑的作用,在高壓罐內,將乙醇及水等液體,以霧狀形式均勻噴出[4][5],并瞬間汽化,吸收大量的熱,以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而乙醇具有揮發性,也能迅速汽化蒸發,帶走皮膚表面的熱量。

成分中的薄荷腦則起到“騙你降溫”的作用。薄荷腦能夠刺激皮膚和黏膜上的溫度感器,讓皮膚產生錯覺,從而讓溫度感受器中的冷覺感受器向大腦發出“很涼快”的信號,而實際上皮膚并沒有真正地降溫,和吃薄荷糖時呼吸都覺得涼是道理相似。

溫度感受器示意圖

來源:https://gizmo.ai/

也就是說,在揮發性成分蒸發吸熱,加以感官錯覺的配合下,冷感噴霧達到了讓你感到涼快的目的。當然,為了避免噴完噴霧后皮膚中的水分被“抽干”,一些噴霧中還會加入甘油和水等保濕成分,鎖住想要逃走的水分。

02、亂用可能會爆炸,還會凍傷!

不過,冷感噴霧雖然用起來爽,但得按說明正確使用。

  • 行走的爆炸罐

不少人為了圖方便,經常把冷感噴霧放在夏日高溫的車里,甚至放在前擋風玻璃下。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極易產生爆炸風險。

來源:央視網

冷感噴霧中的乙醇除了具有揮發性還十分易燃。更要命的是,成分中的丙烷或丁烷也是易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想象一下,如果在密閉的空間里噴完噴霧,立即使用打火機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另外,市面上的冷感噴霧大多數用的是噴霧罐。噴霧罐是壓力容器,如遇持續的高溫,非常容易導致罐內沸點低的各類液體汽化,使壓力急速升高,讓噴霧罐秒變“爆炸罐”。

  • 小心皮膚凍傷!

首先,盡量不要直接對著皮膚使用,特別在眼周跟傷口附近,更不要多次補噴或持續在一個部位噴灑,可能會損傷皮膚,甚至造成凍傷。

被凍傷的新聞層出不窮 | 截自湖南經視、安徽衛視

眼周皮膚是人體皮膚最薄的部位,其表皮與真皮的厚度總和約 0.55 厘米[2]。另外,眼睛的角膜、結膜等黏膜組織也非常脆弱,噴霧很有可能刺激到眼周跟眼睛黏膜,令皮膚受損或眼睛充血感染。同理,傷口附近的皮膚完整性已被破壞,失去了正常的保護功能,使用噴霧可能會刺激真皮層,令傷口感染發炎,延緩傷口愈合。

另外,冷感噴霧中的成分能迅速吸收熱量,有些冷感噴霧甚至可將溫度瞬間降到0度以下,若短時間內多次補噴或持續對著一個部位噴灑,會造成成分堆積,使汽化吸熱效果反復疊加,導致皮膚局部溫度驟降,被“凍”出問題。

冷感噴霧迅速凝冰

有些冷感噴霧也明確標注了不可直接噴在皮膚上。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先閱讀說明,了解正確的使用方法!

03、冷感噴霧真的是 “降溫全能王” 嗎?

很遺憾,冷感噴霧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的解暑選項。它更像是用于室外應急,在熱得不行時使用能幫助降溫,但終究“挑不起大梁”。

在我們身體內,水分流失的速度遠快于冰感噴霧的短暫清涼持續時間。夏天人體因高溫啟動主動散熱機制,通過汗液蒸發和呼吸水汽持續流失水分?;顒恿吭酱?、環境越悶熱,流失速度越快;而冰感噴霧的作用局限于皮膚表層,持續時間有限。

若想解暑,還是得放“組合技”:出門前噴上冷感噴霧應急,搭配防曬衣、冰袖物理防曬,再帶個小風扇加速散熱; 每隔一段時間就去陰涼處補水,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如果要長時間戶外活動,冰毛巾、降溫貼這些 “物理外掛” 比噴霧更加靠譜。

來源:圖蟲創意

冷感噴霧雖好,防高溫明火、避眼周傷口、忌反復噴涂,搭配防曬補水,方能安心度夏!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消保委測評20款降溫噴霧:安全提示信息普遍缺失 使用不當存在凍傷風險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2/08-10/1721531729.html

[2]郭雁. (2022). 如何讓眼周皮膚永葆青春. 健康向導(3).

[3]Gur, S. T. A., Dogruyol, S., Kocak, A. O., Akbas, I., Tuncer, K., Karabulut, H., & Cakir, Z. (2020). Comparison of effectiveness coolant spray and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nkle traum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38(7), 1458-1462.

[4]阿嫻.降溫“神器”,噴出來卻讓汽車爆炸了[N].電腦報,2024-07-22(029).

作者:石康琳,怕熱星人

策劃&編輯:一星期、小十

鳴謝:孫亞飛,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化學工程師 為本文提供科學指導

來源: 上海科技館